「編劇講堂」精彩壓軸 2016台北電影學院圓滿落幕

發佈時間: 2016-10-31

由臺北市政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承辦的「2016台北電影學院」壓軸單元「編劇講堂」,日前假香格里拉遠東大飯店舉行。課程特邀四位亞洲知名編劇小野(李遠)、張家魯、田開良、陳哲藝擔任講師,分享創作劇本的體悟及編劇要領,近600位學員慕名而來,場場座無虛席。而課程結束後,影委會今年的年度編劇盛事「第八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隨之舉行頒獎典禮,讓編劇好手齊聚一堂為得獎者喝采。
 
 
「編劇講堂」向來是「台北電影學院」頗受歡迎的一個單元,此屆開放報名首日便湧入逾千名報名者,其中包含第八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比賽的參賽者、電影工作者及一般民眾。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致詞時表示,「劇本」為一劇之本,此次受邀的講師都是「大咖」,但他們並非一夕成名,而是背後歷經數十年的堅持,才能在如今的地位上屹立不搖,受人景仰。她也勉勵學員,保有「辛勤的耕耘」、「堅忍的毅力」及「樂於接受新知的胸襟」,持續筆耕,終有一日會躍上舞台。
 
 
打頭陣登場的臺灣重量級作家小野(李遠),他與已故國際知名導演楊德昌交情甚篤,講座中他回憶起與楊德昌導演共事時的點滴,他表示,楊導是第一個教會他寫劇本的人,讓他明白編劇的原理就像是「建築設計」,首先得搭建樑柱,等到建構好劇情脈絡後,才能精雕細琢。他從曾參與編劇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出發,分享劇本創作的要點,例如「田野調查」是劇本創作最重要的一環,當田野調查到達飽和狀態,故事就會如結晶般自然產生;而故事的選擇,就像是醫學中的「顯微切片」,編劇不能貪心地講所有故事,只能選擇其中一小部分加以渲染。他也指出,一個劇本的誕生必須「永遠站在理所當然的對立面」,以顛覆性的觀點敘述平凡故事。
 
 
曾以《天下無賊》榮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的張家魯,近十年來成功游走兩岸三地影壇,他分享擔任《狄仁杰》、《尋龍訣》等電影編劇時,與導演、監製、美術指導等人相互周旋的經驗:「編劇的宿命,即他的完成品永遠只是個藍圖或半成品。」如何在聽意見的同時,保留自己的創作空間,是編劇最重要的課題。他也認為,創作劇本的過程中,應該要不斷向人「說」劇本,從自己的表達和他人的反饋中,發現邏輯漏洞而加以修改,才能使劇本愈趨成熟。此外,他指出,「焦慮是一輩子的朋友」,任何編劇都會遭遇此磨練,而設法解決之道,即是「轉換工作崗位」,適當保持距離,設法紓解壓力,才能使創作更有效率。
 
 
曾以《父子》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的田開良,以「戲劇跟影像的關係」為題,搭配《臥虎藏龍》、《後窗》、《鋼琴師和她的情人》、《色戒》、《悲情城市》五部經典中西電影的片段,來解構影像語言和編導手法。他認為,電影不同於電視劇的關鍵就在於「電影感」,而電影感包含三個要素:「鏡頭語言」、「演員表演」與「戲劇衝突」,同時具備三者,才能彰顯電影的影像魅力。「掌握戲劇性與人物,找到說故事的方法(結構),等同找到設計師的尺和圓規。」他以李安導演推崇「三幕劇結構」為例,說明不論是編劇或導演,都必須練就一套屬於自己的說故事方法,將之演練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時,就成為箇中專家。
 
 
壓軸登場的講師是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得主陳哲藝導演,他以自編自導的得獎作品《爸媽不在家》與英國名片《發現心節奏》為例,說明電影「留白」的重要性。他認為,「留白」的技術在於使電影所傳達的訊息「簡化但不簡單」、「明確但不明顯」,不著痕跡的設計與鋪陳才是最高境界。他也在講座中分析隱含於《爸媽不在家》「潛台詞」與「隱喻符號」的設計,他認為,很多時候推動一場戲的是動機而非對白,而一部好電影,每句對白、每個鏡頭都有其功能與意義。最後他也透露,即使是好萊塢得過奧斯卡的知名編劇或是他自己的初版劇本「都很難看」,透過無數次修改才逐漸成形。
 
 
「編劇講堂」課程結束後,緊接著登場的是第八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比賽的頒獎典禮,邀請講師陳哲藝、臺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理事長楊芸蘋、本屆賽事評審柴智屏、李幼鸚鵡鵪鶉與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擔任頒獎人,為得獎者祝賀嘉勉。本屆活動之金劇本獎由陳嘉宏、許匯真的《搜查瑠公圳》奪得,獲得獎金20萬元及獎狀乙紙;銀劇本獎得主為希微的《生日異想夜》,獲得獎金10萬元及獎狀乙紙;銅劇本獎得主有三位,分別是且徐行的《天使》、周美玲的《愛情殺人紀事》、俞聖儀的《台北夢幻媽媽》,各獲得獎金3萬元及獎狀乙紙。
 
▲  第八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頒獎典禮頒獎人與獲獎者合照(左起銅劇本獎得主且徐行、銀劇本獎得主希微、銅劇本獎得主俞聖儀的母親賀筱梅女士、金劇本獎得主許匯真及陳嘉宏、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臺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理事長楊芸蘋、本屆賽事評審柴智屏、「編劇講堂」講師陳哲藝、銅劇本獎得主周美玲同事歐陽瑤、本屆賽事評審李幼鸚鵡鵪鶉)(圖/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金獎作品《搜查瑠公圳》去年投稿未果,本屆修改劇本後捲土重來,終於抱回最大獎。銀獎得主《生日異想夜》作者希微對於獲獎感到非常驚喜,致詞時表示,「我的初戀對象就是編劇,但一直處於單戀狀態,前些日子怯生生地寄出第一封情書,很高興能收到回信。」銅獎劇本《天使》作者且徐行曾任公務員,「這個肯定讓我知道,我不用只是待在辦公室聽指示、寫公文。」她表示,創作劇本讓她既快樂又痛苦,但她非常享受以劇本自我揭露的過程,往後將繼續寫劇本。銅獎《愛情殺人紀事》作者周美玲,已是台灣知名導演,典禮當天人在國外拍戲,特地請同事前來領獎,表達感謝之意。同樣身在國外不克前來的銅獎《台北夢幻媽媽》作者俞聖儀,則委託母親出席頒獎典禮,而她正巧也是獲獎劇本中的女主角,代為領獎意義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