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灣藝人在中國大陸發展之策略

發佈時間: 2015-02-24

文‧ 沈黎暉
 
隨著台灣與中國大陸在文化合作上愈發開放,流行音樂的交流也日漸密切。自2009年中國大陸草莓音樂節首次開辦以來,至今每一年都邀請許多台灣的獨立藝人及樂團,來到中國大陸演出。台灣的音樂,無論是從編制、從曲風、或從現場魅力來看,最大的特色就是很文藝、很清新,也很細膩,這在中國大陸是少見的、獨特的,也因此不僅匯聚了許多在地的死忠樂迷,還引起眾多新舊傳媒的觀察及報導,可以說新一波的台灣流行音樂風潮正在席捲中國大陸。
 
(台灣歌手陳綺貞曾獲邀參加2014草莓音樂節)
 
然而,除了台灣的流行音樂獲得極大迴響之外,中國大陸在地的音樂類型,也正蓬勃發展中。事實上,中國大陸的音樂市場非常立體,能夠包容的樂風也極為廣泛,各式各樣的音樂和藝人,慢慢地都在這幾年開始能夠找到生存的空間。從未來市場性的角度來看,台灣的流行音樂市場近年來已漸趨成熟,成長幅度受限;而中國大陸卻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包括live house數量、音樂節規模、城市人口多寡等,都處於一個起飛的狀態。因此,對於剛出道的樂團而言,能夠去到不同的場地與城市表演,這些經驗都將有助於強化新人的音樂專業和舞台實力;而對於小有名氣的藝人而言,也將有更多演出的選擇,有助於持續累積個人的知名度及影響力。
 
由於中國大陸是未來華語流行音樂產業裡,極具潛力的消費市場,故目前台灣與中國大陸也適合著手進行更為實際的合作模式。首先,可以經由「代理」打開雙方的合作第一步,接著再處理「版權」和「藝人經紀」的議題,最後才有機會接洽當地的演出商,進行落地「現場表演」。更重要的是,無論在台灣或中國大陸,藝人和樂團絕對不只是出演一場live house,或參加一次音樂節就好了,一定要規畫一個長遠的計畫,才能夠扎下長期發展的根基。實際上目前也有不少中國大陸的知名樂團,透過這樣的機制,前進台灣的各大音樂季,跟台灣樂團一起創作、一起巡迴演出,同樣獲得台灣樂迷的熱烈支持。
 
此外,建構一套完整的現場演出模式有其必要。無論小至迷你個唱,大至萬人音樂節,每一次演出都代表著樂迷的群聚,這些樂迷最終都會演變成一個極強的市場力量。從live house開始,到劇場、音樂節等場地,藝人與樂團都能在不同的層級中逐漸成長,提升他們各方面的能力;而相關業者也能夠有足夠的演出與票房支持,確實改善營運成果。關於這方面,歐美國家已經架構出一套的現場演出系統,可以讓各國的藝人樂團,藉由參加國際各大音樂節,如英國的Glastonbury音樂節,或美國的Coachella音樂節等,先吸引當地樂迷的耳朵,然後進而辦理一些小型的巡迴演出,讓華語流行音樂有組織地與全球的樂迷及音樂市場接軌。
 
最壞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最好的時代還沒來臨。從長遠來看,台灣在華語流行音樂的版塊仍然會有非常強烈的位置和力量,但未來的音樂類型將百花齊放,不再特別強調這些音樂或藝人團體是從哪個國家來,「好音樂主導市場」仍然是華語流行音樂、甚至是全球流行音樂產業不變的道理。而通過「代理、版權經紀、現場演出」的機制,以及「live house、劇場、音樂節」的層級式表演系統,才能夠真正體現藝人與樂團的價值,創造深度的實質層面交流,進而拓展華語流行音樂在全球市場的版圖。
 
(沈黎暉為中國大陸知名音樂人,曾任清醒樂團主唱、2009年快樂女聲評委等。1997年創立之摩登天空唱片公司,及創辦之《摩登天空》《聽》等有聲音樂雜誌,均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大的音樂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