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LIVE HOUSE文化發展 (下) LIVE HOUSE環境現況

發佈時間: 2012-12-17

 
對現今的樂迷來說,聽現場演唱已是必備的休閒。近幾年LIVE HOUSE生態、營運發展以及未來展望,讓我們藉由Legacy總監陳彥豪(阿舌)的專訪,從音樂展演經營者的角度一同來了解。
 
 
聽LIVE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專訪Legacy總監陳彥豪(阿舌) 採訪/文字整理:StreetVoice
 
 
 
音樂產業轉型 LIVE HOUSE生態蓬勃發展
「從華語流行音樂全盛時期到現今,主流歌手的唱片銷量從一百萬張縮減到三、五萬張。唱片產值一去不回頭,但演唱會產值卻逆勢上升,商演機會變多,現場演出的能力便非常重要。這樣的產業背景造就了LIVE HOUSE生態蓬勃發展。」阿舌這麼說。
 
不同於獨立音樂深根於各現場演出場所,以往主流藝人現場演出的機會並不多,有些甚至不具備現場演出的實力;但現在的產業環境,讓主流藝人及樂手都不得不具備現場演出的能力。LIVE HOUSE演出變成必要的功課、必經的訓練過程。因此,現今演出場所中獨立和主流的區別也逐漸模糊,而聽現場演出也演變成一種潮流,不再是很地下、很特別的事情。
 
 
相互合作 一起把餅作大
聊到Legacy成立的背景,阿舌說:「Live House間並非競爭對手,而是希望一起把市場作大。」像The Wall經營展演空間、獨立廠牌多年,早已深根於獨立音樂圈,創造一群死忠的消費者,如今不需靠主流藝人,營收也能夠自給自足。
 
圖: The Wall已成為獨立樂迷信賴的品牌,圖為公館店演出畫面
 
 
而Legacy初期的營運方針則是:主流藝人和獨立樂團各占一半,藉由主流藝人帶入較佳的票房:賺大秀養小秀,因此在提供獨立藝人演出機會的同時,能夠繼續營運下去。
 
另一方面,開發主流藝人幫助他們具備現場演出的能力,也有助於提升台灣音樂環境水準品質。雖說台灣是華語流行音樂中心,但優勢已逐漸被超越,所以Legacy希望創造一個契機,藉由主流藝人帶進大量觀眾,讓大家了解看現場演出是個不錯的休閒娛樂,就如同看電影和唱KTV一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圖:歌手戴佩妮於Legacy開唱,吸引大批粉絲
 
 
環境與人才  未來展望
至於一個好的LIVE HOUSE需要什麼條件,阿舌認為硬體的燈光音響要有一定水準,先滿足台上的藝人,便能順勢滿足觀眾。而室內空間最好沒有梁柱,視覺上才不會有障礙,聲音也較不會反彈。另外,若演出完畢後,有讓觀眾聊天的舒適空間則是更理想的狀態。
 
而在專業人才上,現今最欠缺的是的燈光、音響及影像VJ等硬體人才。目前台灣沒有系所在培養現場演出的專業硬體人才,而人才的養成需要時間,但臺灣的環境卻很難留住優秀的人才。當臺灣歌手去大陸巡演時,會先將長期合作的硬體人員一起帶走,那便造成臺灣演出場所人才的短缺,不過目前河岸留言有文化部補助的人才培育課程,Legacy明年也期望展開硬體人才培訓計畫,希望帶動更多人才投入。
 
圖:Legacy提供舞台投影,使音樂與影像完美結合於演出之中
 
 
大小場地環環相扣 缺一不可
阿舌從產業的角度分析,各大小LIVE HOUSE的關係是環環相扣的。若沒有女巫店、地下社會,就不會有河岸留言、The Wall,更不可能有Legacy。因為所有藝人都需要從小場地、少數歌迷開始累積實力,漸漸茁壯發展。因此若沒有這些小場地,就不可能造就今天的五月天和蘇打綠。
 
圖:「地下社會」被迫熄燈,多位樂團成員於立法院舉行公聽會
 
 
雖然現有法規已新增了音樂展演業使LIVE HOUSE得以正名,但從女巫店到地下社會事件,還是不免透露出社會大眾對LIVE HOUSE的誤解和不接納。阿舌表示:其實文化部各單位對展演業者都頗為友善,因為他們逐漸了解這個行業在做什麼;但其他部門如:消防局、商業司、監管處仍然對我們較陌生,雖然大環境已經比十幾年前改善許多,但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溝通與了解。希望政府能夠整合各部門,讓各部門了解音樂展演業是合法經營,沒有傷害性的,相信這樣對音樂展演業以及臺灣的LIVE HOUSE文化環境會有相當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