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產業化契機來臨 ? 遍地奇花 難成大局

發佈時間: 2012-12-18

 

文‧吳奇龍(影一製作所企劃師)

一部電影所能帶動的回饋,從過去普遍認知的電影票房、版權銷售,已經擴展到更廣泛的周邊效益,從異業行銷的結合到觀光效益的拓展,這些觀念的變化,當然拜近年多部電影突出的表現,所引發出熱潮,讓一般民眾、企業與政府機關、媒體跟著推波助瀾,被視為台灣電影產業化的重要契機。
 
 
但這些被廣泛探討的新片案例當中,僅有少數電影事先經過精密的商業計算,規劃出行銷的曲線,其餘多數案例,仍是在熱潮引發之後,才得以窺見出可能的原由,因而電影周邊效應的帶動,在接連幾年台灣電影開始陸續出現破億作品、觀眾大傳口碑的同時,個人淺見仍認為停留在一個遍地奇花開的狀態,而不能稱之為業界常態。
 
舉例而言,例如《海角七號》、《艋舺》、《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啟動》、《賽德克‧巴萊》等片,在上映前後之後帶動了屏東、萬華剝皮寮、高雄港、以及阿榮片廠搭設的霧社街場景,都引發了極為可觀的人潮,然而在這些風光的背後,的確存在著許多隱憂,從2008的《海角七號》到2011的《賽德克‧巴萊》,其實都同樣面臨了類似的議題:「觀光點永續經營的難題」。這些問題包含土地使用變更的法規限制、觀光配套規劃的缺乏、商業管理的紊亂,這些問題直接、間接造成了為電影打造的場景園區無法持續運作、消費者乘興而往敗興而歸的經驗,而無法像鄰近的日、韓等國,將這些拍攝場景轉化成為永續經營的觀光重地,例如2003年電視劇《大長今》拍攝的濟州島城邑民俗村,至今仍是韓國重要旅遊重要景點。
 
 
配套措施 似小則大
例如土地協調、變更與後續經營的相關問題,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森在拍攝《魔戒》時,便早已盤算了利用這筆龐大的資金,來建立起紐西蘭電影特效的發展,並直接推動天然地景,後續引起的效應不只觀光資源,所造成的電影產值與工作機會,是紐西蘭電影當局在各國推廣合作時的最好說明 ( 註1 ),而今《哈比人》系列的製作,又將延續了這項優勢,反觀台灣,李安導演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製作時,利用台中機場舊址作了規模甚大的特效水棚,姑且不論台灣電影的題材是否有辦法使用得到,但龐大的管理維護費用加上不知何時會有案源的狀況,現今面臨無單位願意接手,卻是不爭的事實,當然或許可以參考紐西蘭的例子,援引跨國合作的大片來台拍攝,但這便涉及了第二個問題層面:配套措施。
 
(李安導演《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臺中打造的造浪池)
 
當好萊塢製作系統進入台灣拍攝,其工作模式遵循工會規定,工作超時、薪資待遇及保險與福利都有明確規定,但台灣電影從業人員,無工會組織的保障,憑著對電影的熱情來工作,雖然能贏得國際間尊重,但製作狀況明顯遭遇分級待遇,多數人無力爭取相同的待遇,其次,各國法規、稅賦的不同,當然也影響了劇組來台的意願,政府積極想推動電影產業的發展,當然是好事,但我們的優勢在哪裡?雖說因為兩岸簽署協議,促進了台灣電影進入大陸的機會,但仍有若干障礙還未完全清除,這幾年許多吃過對岸悶虧的別國電影公司,當然會想利用機會一起深入虎地,但兩邊文化差異之大,至今也只有少數電影成功獲得大陸觀眾青睞。
 
 
兩岸電影 政策落實
在兩岸電影情況尚未完全明朗之際,亞洲多國早已致力發展自身優勢,例如泰國的仰賴人工便宜發展的後期與特效,韓國挾持企業金援與政府助力,形成龐大的娛樂勢力,攻城掠地。反觀台灣許多政策的落實,還不夠徹底,甚至妾身未明。
 
最後,最小但卻重要的一點,便是資料庫的建置,好萊塢憑著不斷積累的資料與數值,在啟動每一個新片案時,便能藉由龐大資料庫的研究,獲得合理的預估及判斷,反觀台灣電影長年來缺乏完整的資料研究,這是絕對需要大量人力耗時費工得以收集建立的工作,也是產官學各界評估的重要依據。
 
要舉出問題可以洋洋灑灑的繼續列出,但重點在於,台灣電影的商機開拓,現在需要的不再只是大方向策略的擬定,有更多細節與配套措施的擬定,才是能夠落實的關鍵,例如投資的熱錢如何引導、如何與電影投資案產生對話;政府可否推動企業贊助或投資的鼓勵條文,這些問題恐怕不是一次性的圓桌會議可以解決,甚至會可能持續多任的主管機關首長遞換後才得以推動成功。
 
 
台灣電影的商機,在新一代導演拍出讓台灣人願意重新回到戲院的同時,開展了多元可能性,但這些商機的延續,還是需要完善的環境、法律政策支援,才得以積累出成績,否則遍地奇花依然只能短暫開放,自我滿足,卻不足以成就更大的未來。
 
( 註1 ):
以紐西蘭為例,《魔戒三部曲》直接注入的資金為3.5億紐幣,彼得傑克森利用其中的3200萬紐幣打造攝影棚及後製中心,自此創造的收益,光是攝影棚的收益,自2006年起,10年內約可創造2.5億至6.5億產值,其他同業藉此地利之便,可創造總合約4.5億至12億紐幣間的收益;而間接的收益,包含觀光等,每年可創造1.2億紐幣收入。另一例是《末代武士》,直接收益為8500萬紐幣,但週邊效益約有1.95億紐幣之數。(資料來源:新西蘭的影視與數位製作 / 胡志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