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展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專訪 Legacy陳彥豪總經理

發佈時間: 2023-05-03

本篇專訪內容皆擷取自 文化部文化統計網 文創產業訊息及趨勢分析111 年第 6 期(12 月號)

 

隨著全球疫情的逐步舒緩,國際間的音樂展演活動也朝向復甦之路前進。然而,疫情加速了線上與虛擬音樂展演活動的發展,消費市場也與疫情前略有改變。在音樂展演產業未來多變的情況下,本期特別專訪 Legacy 陳彥豪總經理,希望透過陳總經理的獨到觀點與多年的從業經驗,分享音樂展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圖擷取自Legacy 傳 音樂展演空間 官方臉書)

 

(一)音樂展演產業的復甦
陳總經理表示從今年開始,可以發現歐美逐步有跨洲合作的音樂祭、音樂活動等,例如巴塞隆納的 Primavera Sound 出演的音樂人多來自美國,而臺灣雖相較國外的疫情管控佳,但年初開始的演出活動並沒有國外多,多數民眾被媒體影響,使得心態相對保守、謹慎。而下半年的復甦力道雖開始加大,消費市場的需求逐步展現,但部分音樂節的籌備也仍保有線上備案,以兼顧疫情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整體而言,音樂展演市場的復甦力道仍取決於與當地政府政策鬆綁、觀眾心態與被媒體影響的程度。音樂展演市場瞬息萬變,尤其整體環境在疫情後尚未穩定,更使得展演產業必須要賭下一步,並針對當下市場環境的需求,隨時調整需求。

 


(二)線上音樂展演活動與線下音樂展演活動的連結
關於線上展演部分,陳總經理表示身為 Live House 卻要發展線上展演活動,就與本業有所衝突。過去雖曾在線上同步直播線下的音樂展演活動,但當時是受限於場地,故以直播方式增加觀眾,而這次開啟發展線上展演活動的動機為疫情影響大眾參與線下展演活動的參與意願。發展線上展演活動對 Live House 來說或多或少可能有點矛盾,因線上展演活動的體感若可比擬線下展演活動的體感,將可能降低大眾參與線下展演活動的意願;亦或是音樂人舉辦線上展演活動的收益高於舉辦線下展演活動,則將可能降低音樂人舉辦線下展演活動的意願,例如新興的知名音樂人舉辦線上展演活動可能收入達百萬元(含門票與周邊商品),且不必付場地費或與場館拆分票房。然而,從消費市場的回饋可知,過去到現在都存在著現場與藝人互動、歌迷之間交流的人與人面對面接觸無法被線上取代的問題,故從 Live House 方的長期觀察,線上展演並非要取代線下展演,而是將成為音樂展演產業的衍生產品,成為消費者看演唱會、聽音樂之外的另一選擇。

 


(三)我國音樂展演市場的課題
從產業長期的發展來看,陳總經理認為我國仍有內容、法規整合、音樂人才供給以及幕後人才等四大課題需要克服。首先,在內容部分,臺灣部分 Live House、音樂祭經營不佳多是內容問題,就城市人口比例來說內容同質性過高、演出團體不夠,以及策畫活動難以令人耳目一新。而近來較熱門的音樂節,雖以音樂為活動主題,但實質主軸則為城市行銷,故定位不太一樣。其次,在法規整合部分,近年來中央在法規上已有鬆綁,主要課題為地方政府的消防、噪音環保等法規尚未垂直整合,使部分空間在營運時可能無所適從;第三,在音樂人才供給部分,以往曾認為我國展演產業的音樂人才足夠,僅因為歌曲或舞臺經驗不足而無法進行演出,但近年發現即便越來越多歌手唱現場,但產業的參與人數還是不足,此現象可能與流行音樂教育仍有不足與國內娛樂產業不蓬勃相關。


最後,在幕後人才部分,目前的人才空窗期是因為從業人口少、技術不到位,以及中國大陸非管理級的工作人員品質好,使臺灣到對岸舉辦的音樂展演活動多是直接雇用當地人才。審視我國人才的培育部分,過去臺灣在演出市場或音樂沒有科班教育,使當前職場大多是師徒制出身(尤其硬體)。坊間雖逐步開始有錄音、燈光入門班等培訓,但產業第一線已經緩不濟急。希望未來藉由邀請越來越多在國外有知名度的從業人員,教授場域工作的最新技術,以提升現有從業人員的水準。此外,隨著科技技術涉入音樂展演產業越深,兩者漸成為互不可缺的合作夥伴,然而當前的問題為技術產業與音樂人員互不了解,音樂人不瞭解科技運用,而科技公司不瞭解音樂美學,使音樂活動上的 AR、VR 等科技應用成為科技技術的呈現,少了音樂美學的參與。若有產業互通的人或兩方人能在同個頻道撞擊出火花,將有利於兩個產業的成長,例如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與 Perfume 的合作,即能表現科技與音樂的強大合作能量。未來希望政府能媒合、培育不同產業間的相互理解。

 

(圖擷取自Legacy 傳 音樂展演空間 官方臉書)

 


(四)我國音樂展演產業的疫後消費市場
針對疫後消費市場部分,陳總經理表示在 Live  House 市場的觀察中,女性消費族群明顯增加,甚至在特定企畫活動中,性別族群的比例到 3 成男性、7 成女性的懸殊差距。在年齡層中,客層多為高中生、大學生以及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占比約  80%),且基於現在年輕人只願意看同年齡層或大一點的演出者,使二十初的年輕人樂團門票通常秒殺。此現象連帶著促使業內原是主流音樂的公司也開始向獨立音樂靠近、投資或挖掘,獨立跟主流的界限越趨模糊,很多租場地的行銷人員開始朝主流媒體能見度低,但網路上卻有一定聲量的音樂人靠攏。在消費市場靠向年輕人時,超過 30 歲的中生代演出者不僅很難吸引二十代的消費族群,且原本的粉絲族群普遍不再參與音樂活動,使得中生代的樂團與歌手經營得很辛苦。雖然當下的消費市場有好有壞,但相信現在參與音樂活動的 15~25 歲年輕人,在十年後也會帶著小孩參加音樂節或音樂活動,讓參與音樂活動成為習慣,例如 Fuji Rock 近年來親子區越來越大,就是因為第一年的觀眾有小孩,也願意帶小孩去,讓參加音樂節已經成為生活習慣,而臺灣未來必定會跟上此趨勢。


針對票價部分,陳總經理認為我國音樂展演市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而消極了一段時間,但臺灣當前的演出票價應還有往上調漲之空間,除受到場地租金漲價、設備汰換等成本增加之因素,導致票價需要進行調整。同時,陳總經理也表示在先前執行的消費調查也顯示在目標族群中,有 50%的消費者認同調整票價或認同理想票價高於當前票價。票價調漲可能會讓外界認為有成本轉嫁消費者的疑慮,且多數唱片公司、經紀人希望復甦時期先穩扎穩打,但從宏觀角度來看,合理的票價將可刺激音樂產業朝向正面發展,使產業透過良性循環的方式逐步壯大。

(圖擷取自Legacy 傳 音樂展演空間 官方臉書)
 
(五)結語
對音樂展演產業來說,用單一個體面對當前產業的強大競爭可能已經有所不足,部分國內外業者也多透過整合的方式,以增加競爭力,並協助音樂人在市場中曝光。陳總經理表示像是 Legacy 的母公司為中子集團,旗下包含經紀公司、音樂社群平臺、Live House、餐廳以及音樂生活節日活動等,在多樣化的業者類別中,其主軸皆為培育在地創作者。以大眾較熟知的音樂社群平臺與 Live House 來說,音樂社群平臺每日有近百首歌曲上架,每月會由編輯找平臺上音樂性表現較好的 3~4 組音樂人到 Legacy 演出,並以較低票價讓學生進場。同時,也會廣發唱片公司、製作人、經紀人,讓樂團、音樂人能藉此累積粉絲打開知名度舉辦專場,並可能會有版權公司協助上架數位平臺、與經紀公司簽約再推廣到國際市場等機會。陳總經理認為身在音樂展演產業中,又作為 Live House的經營者,依然希望在變動快速的大環境下,持續嘗試不同的服務與商業模式,維護以服務音樂人為初衷的經營理念,並希望音樂人在音樂市場中能取得更多的曝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