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聲音市場的新世代挑戰與機會:專訪嘉南藥理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系「Podcast 與聲音後製」課程邱千綺業師

發佈時間: 2022-03-02

全文轉載自 文化部文化統計雙月報

聲音經濟隨著近年 Podcast 在國內蓬勃發展備受關注,並因 Podcast 內容相較海外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創作者積極嘗試各種內容題材與形式,不僅帶給我國閱聽眾更多娛樂學習的新選擇,也引起原有廣播產業對於廣播和 Podcast 競合關係的討論。

(Podcast節目列表 , 截自SoundOn網站)


故此,本期專訪身為臺南在地 Podcast 創作者、主理《借散步出走 3 Steps Away》節目、現擔任嘉南藥理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系業師邱千綺(曾任希拉亞文化協會 Podcast 諮詢師),從其投入 Podcast 創作與協助創作者解決實務難題、並應邀在大學教授 Podcast 廣播劇課程的經驗與看法,了解聲音內容作為個人傳播載體的應用、發展潛力與商業化挑戰。

 


(一)新興聲音內容的創作與商業化思考
數位科技的進步帶動民眾在線上消費、娛樂與創作,並且打破過去由大眾傳播媒體主導的資訊傳遞方式,讓人們可以透過網路經營個人媒體、自由發表意見或分享關心的內容主題。誠如過去 YouTube 從提供大眾多元創作、上傳各式各樣使用者內容(UGC), 發展至今有越來越多來自廣播電視產業或各領域的專業內容(PGC)透過 YouTube 對外傳播;近年隨著聲音市場在全球興起,原生自網路的 Podcast 也成為新興聲音載體,吸引有志者投入創作與應用。


儘管 Podcast 在歐美國家發展已久,但國內則是由極少數群體默默耕耘,自 2019 年才開始受到關注、及至 2020 年甫定調為 Podcast 元年並蓬勃發展;除了部分節目如《百靈果 News》、《股癌》等已經打出知名度,或是由業外名人、網紅挾既有粉絲基礎跨足Podcast 製播能引起大眾注意外,經營 Podcast 的創作者大多處於自行摸索嘗試階段,或者苦於節目收聽流量停滯等問題,亟需透過業界交流諮詢取得解方。


綜觀我國的文化創意內容發展,不難發現由於藝文資源、產業上下游關聯產業多集中於北部,中南部地區的創作者更容易面臨資源整合難題,近年興起的新媒體應用交流組織、同好會也多聚焦於 YouTube 平臺。在此其中,由臺南在地青年自發性籌組的「希拉亞文化協會」,即是少數提供在地創育交流及 Podcast 諮詢的組織。邱業師指出,擔任諮詢師期間,Podcast 創作者常見的諮詢項目包含如何增加點擊流量、甚至進一步商業化經營,但事實上流量多寡涉及平臺演算法,一方面早期投入製作 Podcast 的創作者具有先行優勢,長期累積的流量基礎和知名度助益下、相對容易成為平臺的推薦熱門內容;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人參與創作,但當前 Podcast 的收聽市場還在發展階段、聽眾群仍有限,如何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吸引聽眾贊助支持或廣告主投放廣告,除了企劃具吸引力的特色內容,也需要思考如何培養和其他新媒體串聯應用的能力。


(二)以 Podcast 廣播劇為切入點:投入聲音創作的基礎養成

邱業師也提到,當前 Podcast 市場上的節目內容主題多元,但受限於創作者多來自各行各業、較少廣播相關專業領域背景,因此創作的節目類型多為門檻相對較低的談話類節目。誠然,談話類節目適合作為新創作者參與聲音領域的第一步;但對於有機會在學校教育中接觸聲音內容創作的大學生,邱業師抱持更高的期許、希望透過市面上較少人製作的 Podcast 廣播劇,提供有志投入聲音領域的學生掌握完整的廣播劇產製訓練。


1.    從 Podcast 廣播劇製作培養聲音內容人才
近年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嘗試經營 YouTube、IG、Podcast 等個人媒體,已有大專院校順應時代趨勢開設專門課程,聘用業師傳授相關實務訓練。邱業師目前即在嘉南藥理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系「Podcast 與聲音後製」課程中主講廣播劇製作,透過學校具有完整學期、相關設備資源的優勢引領學生入門。


邱業師表示,一般大眾對廣播劇的想像多停留在兒童劇,具有故事講述功能、配備精緻的音效與配樂等,或者是近年常以 YouTube、Bilibili 等為主要發布平臺的 BL 分眾內容廣播劇。但事實上廣播劇不只有 3 至 5 分鐘短集數的短劇,也有基於文學作品改編的廣播小說,以及單集時長近一小時、融入音樂串接的音樂廣播劇等;由於內容涉及故事開發或改編、聲音表現、後製剪輯等專業技能,製作門檻較高,故多由廣播產業專門聲音表演者進行。儘管將廣播劇作為課程單元具一定挑戰性,但經由帶領學生拆解廣播劇的產製過程,能提供學生更完整認識聲音內容製作結構與技能。


2.    廣播劇製作要素:故事第一,聲音第二
邱業師和校方規劃的課程主要分三個部分,分別是「故事發想」、「劇本寫作」以及「後製成品」。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故事發想」,邱業師透過電影文本等戲劇案例, 激發學生對於故事創作的想像,並嘗試以個人的生命經驗進行 3 至 5 分鐘的故事創作。


在故事內容發想到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具有劇場背景的邱業師也融入劇場概念,要求學生體察故事的聲音表現,並學習如何掌握自己的聲音呈現方式。前者要求學生思考故事背景具有的聲音情境,例如生活中出現的汽機車聲、上學途中周遭店家攤販的聲音等;後者則透過分組演練,帶動學生感受不同對話情境下聲音的語調和節奏表達,經由課堂活動和課後練習逐步修正聲音的情感表現。


不過,由於廣播劇製作課程以內容產製為核心,雖然學生事後需要將成品上架到Podcast 平臺,但因課程內容尚未涵蓋市場行銷知識與訓練,部分學生在作品宣傳文案的寫作能力有限,也突顯文化創意內容從產製完成到展示於閱聽眾面前,還需要產製以外的跨領域能力如標題及行銷文案撰寫、節目封面設計等支援,如果是單人或少數成員組成的團隊進行創作,仍必須持續主動學習、累積關聯技能與知識才能達成。

 


(三)新興聲音市場的未來挑戰與發展機會
綜合前述產業實務與廣播劇教學經驗,邱業師也觀察到近年因 Podcast 和廣播產業的競合關係受到重視,包含 Podcast 內容的產製專業性問題、未來主管機關介入規範與否, 以及商業化後續發展潛力等都備受關注。
 

1.    聲音內容的專業度與多樣化呈現
以 YouTube 發展歷程為例,目前投入 Podcast 的創作者多、作品也相當多元,難免因為作品品質參差不齊、或者有較多由跨領域創作者推出的談話類節目而引發專業質   疑。但若從另個角度思考,隨著越來越多財經、醫護、文史等專業背景的人跨足參與Podcast 內容製作,乍看之下是由專業的人(各領域人才)從事不專業的事(製播聲音內容節目), 產製思維勢必與專業廣播人不同,但從內容設定到呈現方式都將有機會跳脫原有廣播節目的製作格式,提供聽眾不一樣的感受。


2.    未來法規介入與內容創作尺度的取捨
當前 Podcast 多元發展的最大優勢在於尚未有法規介入規範,在內容創作上更加自由開放,邱業師舉例 Podcast 節目《鬼島之音》的分眾內容單元《大麻煩不煩》,該節目結合法律專業知深入探討大麻合法化議題,在傳統廣播電臺節目上較為少見。而 Podcast 內容的多樣發展,其實也有助於刺激廣播產業思考創新內容,例如基隆輕鬆廣播電臺製播的《甲板日誌》聚焦多元性別議題,亦在 2021 年成為首個入圍廣播金鐘獎的同志議題節目。故此,未來一旦法律延伸涵蓋 Podcast,是否影響內容的創作形式與題材發展都值得持續關注。


3.    平臺與創作者間的廣告分潤問題
另外,Podcast 目前的商業模式除了觀眾主動贊助、訂閱以及創作者接特定廣告業配(製播業配內容、口播廣告等)之外,受限於內容可經 RSS 自由在多平臺上架發布、各平臺未必容易聯繫原創作者的特性,除了創作者主要上架內容的 Hosting 平臺之外,不利於創作者從其他上架 Podcast 內容的平臺取得分潤。再者,目前投放到 Podcast 的廣告仍以民間單位為主,公部門廣告雖然有投放新媒體的意願,但仍多從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產業接觸聯繫,一般 Podcast 節目未必容易直接和政府管道接觸,成為目前拓展商業模式上仍待解決的課題。


(四)結語
數位科技的進步推動各產業面臨不同數位化議題,聲音內容經由網路傳輸的發展, 除了帶給廣播產業數位轉型契機,也帶來充滿創造力與自由開放的 Podcast 內容,未來會和原有廣播產業產生什麼樣的市場競爭或互補合作,仍須關注後續發展;更重要的是, 廣播電臺與 Podcast 的從業者同樣作為聲音產業的關鍵角色,應加強雙方的溝通與理解, 透過業內及業外的資源共享或交換,打破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刻板印象,方有機會擴張市場版圖、力促產業再升級。


而隨著越來越多新世代人才參與聲音市場,甚至透過 Podcast 等載體對外展現在地特色,公部門也需要思考加大獎補助涵蓋形式範圍、增加比賽或在各級教育單位、創育基地等辦理相關課程,吸引更多人投入嘗試創作,擴大多元媒體能見度,成為我國文化創意內容多元展現的最佳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