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職人教育的深耕與廣拓,產業永續經營的根本:專訪 TMTA 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 周恆毅秘書長

發佈時間: 2021-02-17

全文轉自文化部文化統計雙月報

  2020年 COVID-19 疫情爆發,各國政府基於防疫考量多執行封禁措施以減少人們外出社交集會,衝擊並加速數位匯流對全球娛樂產業的影響。儘管國內疫情相對國際和緩,惟 2020 上半年取消或延期許多大小型演唱會,仍為流行音樂產業之現場展演從業人員帶來挑戰。為了解我國流行音樂產業第一線從業工作者如何看待疫情對產業的衝擊、趨勢機會,以及對產業永續發展之建議,本期專訪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Taiwan Music Technique Association, TMTA)周恆毅秘書長,從其多年深耕現場演出與積極推動產業職人培訓提升之實務經驗,了解我國流行音樂產業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

 

(一)疫情對流行音樂產業帶來的影響與機會


1.疫情凸顯產業職人勞動保障的議題性思考


  疫情對流行音樂產業的直接衝擊,主要體現在演唱會及音樂祭等活動取消、延期,造成演出幕後從業人員的收入銳減,部分工作者甚至受影響而暫時中斷本業發展,轉行擔任外送員以維持生計。周恆毅秘書長指出,儘管政府針對文創工作者提供紓困補助,但審核過程中有關申請要件與資格是否符合的問題,卻不斷促使產業界正視當前文創工作者的勞動處境。
首先在申請要件方面,流行音樂產業現場演出從業人員長期處於較缺乏勞動保障的從業環境,參與現場演出工作多半不會有正式簽約流程,一旦面臨需要出具紙本文書的申請環節,例如紓困補助需要工作者提出合約以證明工作損失,往往會因此而無法申請相關補助。幸好在申請實施過程中,隨著產業界不斷反饋業界資訊供政府參考微調,至今相關審核流程已相較初期更符合產業特性,讓文創工作者可透過出具社群通訊軟體的截圖畫面,證明的確曾和業主溝通合作案件的過程以提出申請。另一主要影響則在於勞、健保認定。由於並非所有業主都會提供外包合作工作者勞、健保,因此部分從業人員可能選擇將勞、健保掛靠在親友的公司單位,導致審核過程中對於從業者是否仍從事工作的誤判發生。


  未來對於自由工作相關保障問題,周秘書長認為,主管機關或可考慮透過既有演出場館資源,針對申請演出用地的業者提出附加要求,促使業者必須為所有從業人員(含非典型工作者)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等險種,逐步提升流行音樂產業對從業人員的工作保障。


2.線上演出的技術進展課題與未來加值體驗趨勢


  從技術發展層面檢視疫情影響,既有數位匯流早已推動流行音樂產業嘗試線上演出,但國際疫情的爆發更加速海外業者、表演團體思考可行的商業應用模式。以國內發展而言,雖然2020年中有代表性樂團五月天、歌手劉若英等舉辦線上演唱會,但其免付費性質較難普及於產業間,其表演呈現形式也較近似於預錄的音樂MV,以及一種可自我宣傳推銷、提升認知度的方式。此種線上演出形式較難從當下演出取得收益,而是透過免費演出、在網路快速傳散以擴大後續市場。再者,由於我國疫情在下半年趨緩,國內有關線上演出形式的嘗試並未如海外迫切,多場大型現場演出隨場館開放陸續開唱,短期內雖有助於提振產業士氣、彌補業者上半年損失;但從長遠角度而言,未必有利於線上演出的趨勢進展。


  不過,周秘書長也提出產業觀察,舉例國內嘻哈團體「顏社」結合線上演出與商品周邊發展創新商業模式,透過主題「顏社煮場秀」規劃與美食相關的演出內容,推出單價新臺幣300元至2,299元不等的特殊票券「BOXSET餐盒」,讓購票民眾考量個人需求決定是否購買配合演出內容的零食、周邊服裝等,並運用QRCode取得線上觀看連結,主動創造吸引民眾主動付費觀賞演出的機會,並成功運用實體周邊加值演出體驗,顯示除了線上演出趨勢之外,加值型的周邊服務如商品、更多沉浸式體驗等,都將助益業者持續吸引消費者付費參與。


(二)產業職能教育的深耕與再升級


1.深化產業職人教育,降低產學落差


  文化創意產業隨著科技技術進展持續變革,各文創產業人才亦須跟隨產業脈動不斷精進個人能力。以流行音樂產業的人才培育而言,周秘書長表示,雖然政府持續強化對文創產業關注力道,流行音樂產業相關學科亦已進入大專院校課程規劃,但授課內容仍多以音樂創作製作為主,例如作詞作曲、編曲等,並沒有針對現場演出設備搭建、技術運用等教授專門內容,縱使有操作概念相近、同樣涉及舞台設計、燈光的專門科系如戲劇學系,但劇場表演與演唱會、音樂祭等演出在現場應用上仍有落差。


  以鄰近流行音樂產業發展成熟的國家而言,日本已有針對混音創作、音樂商務等開班授課的音樂專門學校,以補習班形式提供產業職能教育。相較之下,我國整體市場與產業規模較小,因此在國內尚未形成系統性教育體制之前,近年主要由協會整合業師資源,自發性協助培訓產業人才。TMTA自2017年成立以來,集結流行音樂產業界之專業音樂人、製作人、編曲人、音響工程師、錄音師、樂手及合音老師等第一線現場演出技術人才,積極串聯產官學資源,於2018年起透過「TopSession頂尖音樂職人養成計劃」針對個別人才如樂手、主唱或合音規劃職人教育課程,發展至今已逐步涵蓋實務合作經驗傳授與進階專修大師班,並配合南部演出場所如音樂西餐廳等,拓點至高雄、台南等地授課。


2.現場演出吸引跨領域人才投入,職人教育再升級規劃


  2020年除延續既有專業職人教育,TMTA亦拓展教育範圍,因應產業需求新開設「Concert演唱會職人課程」,帶領非流行音樂產業人才了解整體現場演出規劃與應用。周秘書長指出,跨領域人才對參與現場演出的需求一直存在,透過揭秘演唱會及音樂祭的製作、視訊設計、舞臺搭建等幕後運作情形,可幫助非產業人員掌握初步實務概念。


  為期五天的演唱會職人課程大受歡迎、甚至增開高雄場次,顯示隨著流行音樂場館逐步在全臺各地布建、培養當地消費市場,近年有越來越多民眾對流行音樂抱持興趣熱情,期待結合自身跨領域背景參與投入。不過,周秘書長也坦言,由於課程內容以導論、通識性的概念介紹為主,現階段演唱會實務操作很難提供無基礎學員直接上場實踐。未來或將能與既有場館資源合作辦理演出活動、提高課程辦理規模、規劃二至三個月的中長期授課期程,深化跨界人才職業技能並為產業注入新血。


(三)結語


  隨著臺北流行音樂中心開始營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預計2021年正式開放,產業從業人員最關心的是,新設場館能帶來什麼樣的變化與可能。甫於2020年出任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第二屆董事周秘書長認為,臺北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皆肩負產業推動使命,提供國內在小型場所(Livehouse)和超大型場地(臺北小巨蛋、高雄巨蛋)的折衷選擇,讓更多演出者與團隊有機會開唱,並再次帶動流行音樂現場演出關聯業別的活絡發展。


  若進一步檢視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發展條件,儘管高雄缺乏流行音樂完整產業鏈,然而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地處鬧區、鄰近藝術園區駁二與輕軌,在結合當地周邊產業獲利的可能性大;未來經由新建場館持續吸引國內其他縣市或海外團體、歌手演出,長期培養當地流行音樂消費習慣,將有助於刺激在地創作者培育與產業各供應環節建立。


  綜上所述,儘管疫情影響與產業勞動環境仍有賴主管機關協助,但隨著產業從業人員自發性提攜後進,從產業內職人教育做起,並創造跨域參與課程、吸引更多人才投入,結合未來新建場館都將帶動更多演出機會,促進產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