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流行音樂現場演出的現況與趨勢變化:專訪必應創造 周佑洋執行長

發佈時間: 2020-02-03

 
  近年臺灣流行音樂現場演唱會發展蓬勃,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付費購票欣賞國內外藝人及團體的演出,2019年甫經測試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未來也將作為中型場地以回應演出場館的需求。發展至今,現場演出已作為流行音樂產業因應數位衝擊的重要核心,本期專訪搖滾天團五月天御用演唱會製作、必應創造周佑洋執行長,以了解臺灣流行音樂現場演出的產業現況與變化情勢。
 
圖片來源/ 必應創造  攝影/林軒朗
 
(一)國內流行音樂演唱會的變化與現狀
  相較過去民眾對現場音樂演出的參與經驗,多來自電視媒體、企業等籌辦的免費演唱會,近年韓國、歐美及日本等地的流行音樂歌手或團體大量登臺演出,國內知名藝人亦紛紛於小巨蛋、臺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等開唱,流行音樂演唱會在近二十年蓬勃發展。周佑洋執行長觀察,2000年是流行音樂售票演出發展的關鍵點。隨著當時臺灣優秀團體及歌手如五月天、阿妹、周杰倫等的強大號召力,以及演唱會幕後團隊從做中學、取經海外模式等多方嘗試,國人對售票演出的消費意識與習慣逐漸確立。再者,海內外實體唱片受數位轉型衝擊,專輯銷售收入的下滑,讓流行音樂產業意識到強化他項收入的重要性,舉辦演唱會遂成為積極發展的重點之一。
 
  而隨著時間推移,部分樂迷對韓國流行音樂或國內經典歌手懷舊金曲的喜愛,也造就許多微型主辦業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並在市場競爭下篩選淘汰專業性不足的業者,於近2至3年之間,主辦業者的變動情形已漸趨穩定。與此同時,消費者藉著付費參與由知名主辦方例如寬宏、理想國等籌辦的音樂演出,也逐漸增加對具口碑之專業公司的認識,部分客群甚至因此不局限於個人愛好,反而參考主辦方宣傳的歌手團體購票欣賞演出。
 
(二)場館規模多樣化的重要性與影響
  呼應國人對流行音樂現場售票演出的消費需求,國內是否有足夠且適宜演出的場館就成為關鍵命題。周執行長認為,一個城市能否有各種不同容納規模、符合演藝人員選擇開唱席次的場地,至關重要。以國外情形而言,日本、美國都有大中小規模的演出場館,例如東京有巨蛋、日本武道館跟代代木競技場等,美國則是每座城市都有NBA場地,以及相當多的小型音樂展演空間(Live House)。
 
  從實務經驗觀察,周執行長以最常舉辦現場演出的臺北市為例,認為一個體育場、一座萬人體育館、一個5,000人席次的場館,以及3,000人席次的場館,較具場館多元選擇的彈性。目前臺北市除了可容納萬人的小巨蛋、南港展覽館,以及各約3,000人座席的TICC與臺大體育館,和可提供千人左右的迷你演唱會空間如Lagacy,較缺乏體育場規模的演出場地。不過2019年剛測試舞臺效果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約可容納6,000人席次,即將提供中型場地的選擇;再加上前揭國人對付費演出的消費意願提升,具演唱會號召力的歌手及團體已可打破地域限制,在高雄市、臺中市等地區售票開唱,亦有助於拓展流行音樂產業在現場演出的獲利範圍,大體而言演唱會製作業者仍對未來現場演出的籌辦充滿期待。
 
(三)舞臺設計搭建與新技術應用的評估考量
  此外,深耕舞臺現場演出規劃、設計搭建的周執行長,進一步解釋演出場館與舞臺搭建的關係。對業者而言,鑒於各種現場演出多半有各自的舞臺設計,故多期待3,000人以上的場地不需要有太多預先裝飾設計,僅需要良好的懸吊設備讓各家搭建舞臺的廠商自由發揮,便利又節省額外拆卸成本。相較之下,1,000人以下的小型演出空間,則建議可以有基本固定的裝置提供使用,不至於增加較小型成本演出者的負擔。
 
  誠然,為求高度活用既有場館以免浪費,前述3,000人以上的演出場館多為複合式;惟因臺灣消費者參與付費演唱會的熱潮崛起較晚,國內現有複合式演出場地在規劃設計之初,並未能納入符合現場演出之需求設計,致使部分場館提供之音樂效果品質尚有改良空間。
另針對近年備受關注的新科技技術應用於演唱會呈現,由於流行音樂現場演出帶給觀眾的不只是音樂饗宴,演出當下的光影效果、舞臺設計等更是難以被取代的現場體驗,連帶影響在舞臺設計投入新技術應用時,是否能讓觀眾耳目一新。周執行長解釋,流行音樂演唱會在新技術的應用上較為謹慎,主因在於新技術的價值,多於首次應用在表演時被極大化,故此各舞臺搭設業者少見直接搶購新技術設備的情形,專業團隊在規劃設計上也多傾向規格化處理,讓設計裝置便於拆卸置換,表演呈現效果據以在最短時間內發揮,提供演出者最舒服的表演環境。
 
(四)產業專業人才培育與建議
  至於在產業人才培育發展上,周執行長指出,儘管舞臺相關的硬體工程建置可以招攬具備電機、電子等專長的人才,但目前流行音樂產業在舞臺相關設計規劃、搭建的專業範疇,卻較難與學界接軌。
 
  究其原因,主要受限於我國針對音樂的正規教育,仍多偏重古典音樂而較少觸及流行音樂。縱使近年如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等院校設立流行音樂科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亦開設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碩士在職專班,但上述科系之專業內容主要聚焦音樂詞曲創作,並無專門針對舞臺規劃設計、搭建等面向的系統性教育。周執行長表示,就現有學科領域而言,儘管戲劇學科的舞臺設計的關聯性較大,但流行音樂產業所需的現場舞臺,無論是演唱會、會大型室內外典禮活動,在搭設或隨表演者更換設備的時間相對緊迫,亦常需應變各種突發狀況,與舞臺戲劇在規劃及搭設要求上有差異,故該相關專才投入流行音樂產業的占比較少,其他跨領域人才多需要在實戰經驗中從頭學起。
 
  回顧近20年流行音樂現場演出舞臺的變化,如今在業界具名氣的團隊或公司,大多是從無數場實戰經驗、借鏡發展成熟的日本、歐美案例或跨國合作中,逐步累積而成。隨著國人付費欣賞流行音樂演出的習慣建立,以及售票演出活動的穩健成長,新科技技術的進展亦讓舞臺規劃設計有更多形式展現,往後產業人才需求或將更多。周執行長建議,未來若能透過學界納入相關專才的培育,由業界支援師資以傳承實務經驗,並參考國外建教合作模式,在大型典禮如歐洲MTV音樂大獎(MTV Europe Music Awards, EMA)提供有志投入產業發展的學生接受實務訓練,將有助系統化延續專業技能與知識,並為產業發展創造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