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馬影展「經典重現」單元,將世界首映武俠大師胡金銓《空山靈雨》(1979)數位修復版,其他經典還包括今年過世的日本攝影師田村正毅和名導伊丹十三合作的《蒲公英》(1985)、捷克大導演米洛斯福曼創下奧斯卡大滿貫的《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金馬獎評審團主席鞏俐主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希區考克被選為影史最偉大的影片《迷魂記》(Vertigo, 1958)除了六十週年紀念修復版之外,鬼才導演蓋馬汀的致敬之作《拼貼迷魂記》(The Green Fog)也會參展,帶給影迷更多理解、甚至解構經典的趣味。而八月推出深受影迷喜愛的「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也在金馬有個特別的延伸,三部由他編劇的電影《善意的背叛》(The Best Intentions, 1992)、《週日生活點滴》(Sunday's Children, 1992)、《狂情錯愛》(Faithless, 2000),透露了他父母的故事,也包含自己的出軌,宛如懺情錄精彩動人。德國女導演瑪格麗特馮卓塔入選坎城的紀錄片《尋找柏格曼》(Searching for Ingmar Bergman)則和她最知名的作品《德國姊妹》(Marianne & Juliane, 1981)展開跨時空的對話。
《空山靈雨》(1979)數位修復版
由國家電影中心主導修復的《空山靈雨》,在上映近四十年後,終以數位修復版本重現大銀幕,讓影迷一睹胡金銓如臻化境的俐落剪接和場面調度。本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鞏俐與導演張藝謀合作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當年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百花獎影后、英國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鞏俐詮釋女主角從烈焰性格到殘燭沒落的演出,堪稱演技範本。
為紀念今年相繼逝世的捷克名導米洛斯福曼和曾於1997年來台參加金馬影展的日本知名攝影師田村正毅,金馬特別獻映米洛斯福曼於奧斯卡締造「大滿貫」勇奪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影帝、影后五大獎的《飛越杜鵑窩》,以及田村正毅和日本名導演伊丹十三合作的《蒲公英》,見證他們備受推崇的功力。
恐怖電影大師希區考克的傳世鉅作《迷魂記》(1958)
今年適逢希區考克執導的《迷魂記》問世六十週年,本片也終於擠下奧森威爾斯的《大國民》成為英國〈視與聽〉雜誌新任影史十大佳片第一名,觀眾除了可以從大銀幕重溫這部色彩鮮豔、寓意無窮的大師經典,還可搭配當代鬼才導演蓋馬汀的《拼貼迷魂記》,他從經典名作到類型爽片,以「神剪輯」方式重新詮釋上百部片段,既是致敬,也是對影癡的挑戰。
金馬影展也延續八月舉辦的「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熱潮,為意猶未盡的影迷規劃「柏格曼.廻光」專題,選映德國女導瑪格麗特馮卓塔向啟蒙大師致敬的最新紀錄片《尋找柏格曼》,她一路從法羅島到慕尼黑,走訪親友和夥伴,不僅呈現柏格曼生前的創作軌跡與神采,更揭開大師冷傲面具下寂寞騷動的靈魂。而馮卓塔被柏格曼視為瑰寶、榮獲威尼斯金獅獎的傑作《德國姊妹》也將參展,讓影迷追索兩大導演結緣的關鍵。
德國女導瑪格麗特馮卓塔紀錄片新作《尋找柏格曼》
另外還有三部柏格曼操刀劇本、欽點別人執導的精彩作品,包括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特二度獲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善意的背叛》,交由兒子丹尼爾柏格曼拍攝、傳承意味濃厚的《週日生活點滴》,還有繆思女神麗芙烏曼執導、《婚姻場景》男主角厄蘭約瑟夫森力挺演出的《狂情錯愛》。三部作品既有柏格曼的家族故事、個人成長經歷,還有介入別人婚姻的爭議情史,但這不只是揭秘,更包含大師重新檢視自我、從理解到和解的改變,是「柏格曼迷」不可錯過的延伸之作。
2018金馬影展10月27日舉辦的選片指南即日起可於官網報名,影展專刊也已在7-ELEVEN ibon、博客來開放預購,更多影展消息請見金馬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頁。
《空山靈雨》
武俠電影大師胡金銓遠赴韓國取景的《空山靈雨》(1979),描述三寶寺的老住持即將涅槃圓寂,寺廟邀來江東大財主、地方官王將軍和不忌葷素女色卻道行高深的法師,前來商討傳位一事,彼此卻各懷鬼胎,在禮尚往來的表面之下,展開爾虞我詐的爭奪。行雲流水的運鏡,讓影片如古畫卷軸般開展,胡金銓如臻化境的俐落剪接、場面調度,在靜與動的錯落和眼神的交會之間,不著痕跡地勾勒檯面下的暗潮洶湧。
《大紅燈籠高高掛》
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張藝謀與鞏俐合作的《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講述大學生頌蓮被繼母送去富人家作妾,但性格倔強的她不願權力旁落,用盡心機、盤算鞏固地位,要讓院前高掛象徵尊榮的大紅燈籠。鞏俐將女主角從烈焰演到殘燭,洗鍊演技臻至完美。而張藝謀除了增加改編原著所沒有的燈籠強化故事題旨,也為電影畫面的配色與燈光呈現增添揮灑空間,不僅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也贏得英國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殊榮。
《飛越杜鵑窩》
影史上罕見一舉贏得奧斯卡、金球獎和英國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女主角等大獎的《飛越杜鵑窩》(1975),是今年四月逝世的捷克大導米洛斯福曼的經典之作。故事以美國精神病院為背景,描繪傑克尼克遜飾演的男主角如何挑釁體制、帶病友逃出院區,只為呼吸自由空氣。影片不僅精湛描繪美國當代的階級與種族張力,亦反映米洛斯福曼自身從東歐鐵幕掙脫的灰暗記憶。奧斯卡影后露易絲馥萊雪飾演貌似溫柔卻殘酷駭人的護士長,對照傑克尼克遜走鋼索般的癲狂演技,一靜一動間火花四射,堪稱影史演技範本。
《蒲公英》
日本名導伊丹十三和甫逝世的攝影大師田村正毅合作的《蒲公英》,(1985),揉合西部片元素和日本拉麵文化,描述與有心意卻無廚藝的單親媽媽蒲公英,獨自經營生意慘澹的拉麵店維生,偶然光顧的隱世拉麵達人決定挺身而出授課傳藝,讓她靠著一手拉麵絕學展開逆襲。伊丹十三巧除了將食之哲學轉化為愛慾情狂、階級身分與家庭關係的當代浮世錄,慧黠機智的黑色喜感,更被美國傳奇影評人羅傑艾伯特喻為媲美賈克大地的喜劇傑作。
《迷魂記》
恐怖電影大師希區考克的傳世鉅作《迷魂記》(1958),描述飽受懼高症困擾的退休警官因老同學的請託,暗中保護對方遭鬼附身的妻子,卻在過程中逐漸沉迷於她的謎樣氣息。影片問世六十年來一直是希區考克最受討論的名作,從各種影像理論到男性控制慾,以及對女性愛恨並存的情結,更被影迷認為反映希區考克的內在投射。上映之初評價兩極,隨著時間的積澱,2012年首度超越《大國民》獲選英國〈視與聽〉雜誌影史十大佳片第一名。
《拼貼迷魂記》
當代實驗電影大師蓋馬汀新作《拼貼迷魂記》,再度集結《禁忌密室》強森兄弟原班人馬,從上百部電影與電視節目中的舊金山取景片段,以詭譎剪輯重新致敬希區考克在舊金山拍攝的影史名作《迷魂記》。從《上海小姐》到《加州大地震》,從經典名作到類型爽片,拼貼出「非普通」影像論文。除了帶領觀眾穿越綺麗影像謎宮,解構希區考克,走出綠霧瀰漫的舊金山慾望街頭。
《尋找柏格曼》
深受瑞典電影大師柏格曼啟蒙的《德國姊妹》德國女導瑪格麗特馮卓塔,在紀錄片新作《尋找柏格曼》中,率隊追溯柏格曼生前的創作與生活軌跡,一路從法羅島拍到慕尼黑,走訪其親友和合作夥伴,更邀來卡洛斯索拉、阿薩亞斯、魯本奧斯倫、米雅韓桑露芙等名家,展開一段段跨越國界與世代、火花四射的私房影迷對談。不僅動人呈現大師的創作神采,更揭開大師冷傲面具下的騷動靈魂,宛如是馮卓塔向傳奇致敬的電影情書。
《德國姊妹》
德國名導瑪格麗特馮卓塔一舉擒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最佳女演員、影評人費比西獎等大獎的代表作《德國姊妹》(1981), 也是柏格曼視為此生最愛的電影之一。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一對成長於壓抑保守西德家庭的姊妹,在有「如鉛般沈重」之稱的五○年代,各自展開相異的命運。透過兩人的姊妺情誼、迥異的人生際遇,以及政治立場與價值觀的交鋒論辯,不僅藉個人生命史映照國族歷史,精準呈現納粹政權後德國與歐洲社會的時代脈絡。
《善意的背叛》
同樣深受柏格曼影響的還有以《比利小英雄》榮獲坎城金棕櫚的丹麥名導比利奧古斯特,在柏格曼柏格曼特別欽點下,執導拍攝大師琢磨多年的劇本《善意的背叛》(1992)。故事靈感來自於柏格曼父母的手札和晚年回憶,描述女主角安娜和哥哥的友人一見鍾情,兩人不顧未婚妻和母親的阻擋互許終身,但當困頓生活耗磨了愛,安娜才想起當年母親反對背後的疼惜。本片不僅讓比利奧古斯特獲得第二座坎城金棕櫚,更讓飾演女主角的妻子普妮拉奧古斯特登上坎城影后寶座。
《週日生活點滴》
《週日生活點滴》(1992)是柏格曼封刀後少數親自撰寫的自傳劇本,交由曾任塔可夫斯基《犧牲》助導的兒子丹尼爾柏格曼執導。故事講述性格早熟的男孩柏格曼,著迷於鬼故事、更迷惘於死亡陰影,試圖在人生旅程中找到自己的心靈救贖。劇中看似優雅的夏日田園風景,卻是大師陰鬱魅力起點,本片與《芬妮與亞歷山大》、《善意的背叛》被視為最能潛入柏格曼早熟內心的自傳三部曲。
《狂情錯愛》
柏格曼最後執筆完成的電影劇本之一的《狂情錯愛》(2000),則找來電影繆思麗芙烏曼操刀執導。影片藉《婚姻場景》中瑪麗安與導演不倫戀的故事,映照麗芙烏曼和柏格曼兩人之間的情感往事,更邀來當年在《婚姻場景》的搭擋厄蘭約瑟夫森飾演劇中柏格曼,以後設手法,透過一場場回憶片段和訪談現場,捕捉大師的生命終章和無聲懺悔。
2018台北金馬影展
國際影展11.08-11.25
電影學院10.20-11.17
創投會議11.13-11.15
金馬獎頒獎典禮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