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法國在台協會協辦、法國南特三洲影展與台北電影節聯合執行的第三屆國際提案一對一工作坊,繼七月初為期6天的第一階段工作坊之後,第二階段「劇本追蹤指導」課程於11月1日至3日展開。6組提案的13位學員針對第一階段結束至今修改的劇本架構、製作方向,與講師們展開更進一步的審視與討論。
國際提案一對一工作坊第二階段「劇本追蹤指導」課程,由三位南特影展選派的國際資深講師,針對6組提案劇本進行一對一的諮詢,根據各組進度,量身給予不同的指導和功課,讓劇本能在持續的打磨中,提升完整度與國際合製的可能性。在第二階段結束後,明年2月將舉行第三階段課程,對每組的提案和劇本進行最後的總體檢。
南特影展負責工作坊規劃統籌、同時也是這次講師之一的Guillaume MAINGUET,指出「國際提案一對一工作坊」在今年首度以三階段的方式進行,對學員而言無疑是持續性的挑戰,他期待台灣的創作者能夠透過與劇本顧問溝通、調整劇本架構、角色、情節的系統性課程,推動劇本逐漸成熟完整,今年的6組提案學員,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已經得到了不錯的進展,他期許學員繼續努力,帶著成果到明年二月的第三階段課程。Guillaume MAINGUET也觀察到,台灣的製片過往少有與歐洲合作的機會,透過這個工作坊,或許能夠打開台灣電影人與歐洲影壇接軌的可能性。
6組入選提案中的《藍太陽》在第一階段課程結束後,又入選了2017富川奇幻影展創投會議,可說是朝國際跨出了一大步,導演之一的柯貞年坦言少有機會能夠知道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師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她還透露,過往與他人討論劇本,別人都會順著你的故事架構給予建議,但國際提案一對一工作坊的講師往往會堅持甚至捍衛己見,整個討論的過程就像是互相說服,幫助相當大,「面對劇本是孤獨的,有老師的指點就是明燈」,她說。而同樣是《藍太陽》的製片王威人,指出南特的講師會特別強調台灣特色在劇本中的展現,創作的過程中,更必須顧及不同觀眾的文化差異,才能讓故事紮根於台灣,又可以走出台灣。
以《夢幻劇》提案入選工作坊的導演姜秀瓊,在第一階段課程結束後,將當時提交的劇本近乎打掉重練,運用兩三個月的時間重新建立劇情與人物,投入第二階段課程,她肯定三階段課程的優點,能夠經由不斷的討論來調整作品,也因為時間壓力更加鞭策自己,而南特影展的講師提供非常具體的建議和專業的引導,讓她獲益匪淺。
2017「國際提案一對一工作坊」提案組入選名單
《活血》(Arterial):導演馬森(Olivier Marceny),製片洪頌茹
《藍太陽》(The Blue Sun):導演柯貞年、林仕杰,製片王威人
《大餓》(Heavy Craving):導演謝沛如,製片王婧
《希夷幻境》(MUMU):導演胡楊軼,製片黃茂昌
《夢幻劇》(Le Songe):導演姜秀瓊,製片李耀華
《拾光》(Lost and Found):導演宋康欣,製片張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