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第7屆金音創作獎 ─ 民謠及搖滾類 (下)

發佈時間: 2016-11-14

文: 陳德政
 
確實,草東沒有派對在我們眼前完成了一個奇蹟似的2016年,短期內恐怕很難被複製:他們在台灣本島的巡迴演出場場爆滿,一路熱唱到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各種音樂現場,同樣深受喜愛。《醜奴兒》從前端製作到後端通路一切獨立自主,扭轉了樂團走紅必須倚靠廠牌的資源挹注、媒體的造勢行銷與唱片行店頭露出的傳統宣傳模式,它所代表的意義不單是唱出兩岸三地青年世代共同的晦暗心聲而已,更是一個從下(青年學生聽眾)至上(中年閱聽大眾)的顛覆了整個音樂產業結構的運動。
 
▲  《醜奴兒》 (圖片來源: 草東沒有派對臉書粉絲專頁)
 
當然,一切獨立自主的模式,草東沒有派對並不是第一個,他們之前有太多太多的案例,但沒人像他們一樣成功。草東沒有派對證明了,這樣的模式在台灣的確是有揮灑的空間,想必給予那些目前仍關在某個練團室裡琢磨著第一張專輯的新團,一些啟示與靈感。
 
此外,在生祥樂隊與草東沒有派對雙重橫掃之下,中生代獨立名團八十八顆芭樂籽異軍突起,憑藉著生涯迄今最有企圖心的作品《龐克佛洛伊德》贏得最佳搖滾專輯獎,而總是散射出真實能量與意外爆點的現場演出,也讓八十八顆芭樂籽實至名歸地獲頒最佳現場演出獎。
 
最後仍得稍稍說回《圍庄》,它分為上下兩張專輯,各收錄九首歌曲,CD1便取名《圍庄》,CD2則稱做《動身》。我們知道,自1990年代交工樂隊便致力於美濃反水庫運動,林生祥始終透過他的音樂,關注著種種社會議題,尤其是人為開發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圍庄》的議題鎖定在石化工業帶來的空氣污染,時間回溯至1970年代,林園石化工業區設廠招工之時。
 
雖然金音獎習慣將林生祥的作品歸類在民謠的脈絡底下,這回《圍庄》卻採用更強悍的音樂表現手法,甚至融入龐克與重搖滾的元素,只見生祥樂隊火力全開,灌錄出一套不折不扣的民謠搖滾大作。快歌時,聽見蕩氣回腸的北管與嗩吶,慢歌時,換上柔情似水的月琴與二胡,資深文化人何穎怡女士是這麼評述《圍庄》的:
 
「生祥已到隨心所欲的境界。」
 
這裡,我們也期許草東沒有派對並非只是曇花一現的現象,能成為下一個深具代表性的台灣本土樂團。我們或許更期待下一個草東的出現,我所指的並非音樂風格,而是那種平地一聲雷的,對於主流價值的撞擊力。
 
▲  草東沒有派對 (圖片來源: 草東沒有派對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