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純16」精神 台灣獨立製片的黃金年代原版上映

發佈時間: 2016-08-25

台灣電影近年陷入創意與市場的兩難困境,而日前台北電影獎也引發今年劇情片式微與創作力疲乏的隱憂,各界擔心台灣電影在票房復甦後,正面臨創作能量的瓶頸。高雄電影節8/25公布最新片單「獨立時代:台灣純16與日本8毫米」,回顧台日電影在市場低潮時期,多位重要導演成名前的首部劇情片,重現當時創作勇氣與獨立精神。
 
 
1999年,當大家都說台灣電影已跌落谷底之際,由鴻鴻、鄭文堂、魏德聖、蕭菊貞等六位導演以「從缺影展」模式,創辦了第一屆「純16」獨立影展,短短七天的放映期間,吸引蜂擁而至的觀眾與各界好評,開啟台灣電影新世代的希望。這五年時間,以「純16」為主題的影展,共舉辦四屆,挖掘出黃銘正、吳米森、陳芯宜、林書宇等新銳導演,創作面貌多元奔放,鼓舞人才持續投入創作,以及獨立電影邁入市場的契機。
 
 
〈起毛球了〉
 
高雄電影節特別企畫「台灣純16」單元,放映7部以16毫米底片為創作素材的影片,包括鄭文堂跨足電影創作的首部劇情短片〈明信片〉;吳米森入選釜山影展競賽片,華麗精心的奇幻首作〈起毛球了〉;陳芯宜榮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片與新導演,展現社會良知的《我叫阿銘啦》;黃銘正生猛揮灑青春與創意,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的〈野麻雀〉和入選東京影展最佳亞洲電影獎的〈城市飛行〉;沈可尚一鳴驚人,入選坎城影展短片競賽的學生作品〈與山〉;以及鄭有傑才氣細膩初放,榮獲金馬獎最佳短片的〈石碇的夏天〉。
 
 
〈野麻雀〉
 
「台灣純16」無疑是對現今台灣電影的反思,當時每部作品僅不到一、兩百萬的低成本規模,甚至從片廠或學校蒐集16毫米廢片,在外在環境的種種艱難與限制下,仍無法阻礙年輕導演們的創作熱忱與冒險精神,影像風格百花齊放,並讓張榕容、莫子儀、黃健瑋等未來的影后影帝有一展表演長才的舞台。吳米森導演表示「是時候讓這些影片重新放映了」,讓那段獨立製片的黃金年代,再次刺激台灣的電影創作力。
 
 
《愛之街角2丁目3番地》
 
〈UNK〉
 
相較於台灣年輕導演以16毫米底片作為獨立創作的媒材,與日本PIA電影節共同策畫的「日本8毫米」單元,則展現1970年代晚期日本電影不景氣、片廠師徒制崩壞之際,「崩世代」的年輕導演們轉向獨立製片發展,選擇以家庭式的8毫米攝影機自主創作的影像浪潮。「日本8毫米」共選錄九位導演的11部長短片作品,包括園子溫的〈我是園子溫!!〉和《男之花道》、塚本晉也的〈電柱小僧的冒險〉、石井岳龍的〈1/880000的孤獨〉、諏訪敦彥的《話多多二人幫》、矢口史靖的《雨女》、平野勝之的《愛之街角2丁目3番地》、緒方明的〈東京白菜頭阿K〉、山本政志的《聖恐怖主義》,以及手塚真的〈UNK〉和〈鬼高校〉。
 


〈我是園子溫!!〉

《男之花道》
 
「日本8毫米」蒐羅了日本重要導演難得一見的早期作品,爆發出毫無拘束的創作自由,他們打破影像的限制及束縛,敢於冒險創造各種極限。其中園子溫二十二歲自導自拍自演的〈我是園子溫!!〉和《男之花道》,影像狂妄奔放,滿溢著不受拘束的叛逆精神,也成為後來創作風格的主要核心;塚本晉也在《鐵男》之前的〈電柱小僧的冒險〉,以電線桿的穿越時空和大戰殭屍拯救未來的故事,技巧土法煉鋼卻有驚人想像力;石井岳龍二十歲的作品〈1/880000的孤獨〉以大學應考生的孤寂日夜,交織出焦慮壓抑的失敗人生,預示了「視覺狂人」的影像爆發力;諏訪敦彥在《母親》揚名坎城影展之前,即以《話多多二人幫》一鳴日本影壇,年輕俊美的雌雄大盜亡命天涯,浪漫張狂頗有向高達《狂人皮埃洛》致敬的意味。
 
 
〈電柱小僧的冒險〉
 
「台灣純16」將原味重現16毫米放映,而「日本8毫米」則以原版正片轉2K數位放映,策展人黃晧傑表示,台灣這批影片幸好有國家電影中心保存,才能在十多年後重新放映,但原本要邀請魏德聖的〈七月天〉參展,卻因16毫米原版已損壞,無法放映非常可惜。相對於日本政府補助PIA電影節進行日本8毫米電影的數位保存,台灣電影的修復保存恐怕要加緊腳步。此次希望透過「台灣純16」的重新放映,讓政府和民眾能重視電影保存工作。
 
高雄電影節更多精彩主題與片單,將陸續公布,影迷敬請拭目以待。影展將於10/21(五)至11/6(日)舉行,相關資訊可上高雄電影節官網(www.kff.tw)或臉書【高雄電影節粉絲團】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