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音樂的獨門行銷學

發佈時間: 2015-10-09

文:傑米鹿(知名部落客、樂評)

台灣獨立音樂近年迎來了過往前所未見的榮景,獨立樂團獲外國音樂祭邀請演出,國內盛行各式規模的音樂祭風氣,讓年輕觀眾慢慢培養了看獨立樂團表演的文化,和一般主流市場偶像不同,獨立樂迷們總是比較有機會可以「近距離靠近這群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各種風格迥異選項繁多的音樂種類,以及讓人血脈賁張、既親民又能激起人熱血的表演能量,都是讓人對獨立樂團著迷的理由。

儘管近期已有越來越多的樂迷觀眾開始聆聽獨立音樂,辛苦做音樂的獨立音樂圈朋友們,還是要在普遍缺乏行銷資源的情況下,操刀自己的行銷。如何能運用最有效的方式,讓更多的聽眾朋友,以及平時不聽獨立音樂的朋友們認識自己,就變成獨立音樂擴大聽眾數最緊要的課題,以下介紹數則獨立音樂的獨門行銷學。

 
  1. 替知名歌手創作,以出色的詞曲作品打響名號

▲ Hush〈克卜勒〉(取自YouTube)

雖說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但這絕對會是獨立音樂創作者能火速打響自己名號的最快途徑。第一,可以快速吸引到天王、天后或樂迷的目光注意;第二,以音樂介紹自己,始終是音樂人最棒的自我介紹方式之一;第三,這歌日後也許可以拿回來自行演繹或成為表演中的曲目,好處多多何樂而不為?過往有諸多案例,如蔡依林的《MUSE》專輯中收入了老字號獨立樂團Tizzy Bac的〈有人〉;由廖文強所創作,郭靜的歌曲〈你眼中的我〉,這首歌甚至還成了三立八點檔片尾曲。而近期最火熱的案例,莫非於Hush,一連替孫燕姿打造產後回歸主打〈克卜勒〉,並幫阿妹、徐佳瑩等天后填詞,已成為最近火熱搶手的作詞人之一。
 
  1. 與群眾募資平台合作,營造話題性與群眾參與度

▲  朱頭皮2016「人生半百古來嘻」專輯步步為營計畫(HeroO提供)

近年台灣興起了許多群眾募資平台,諸如HeroO、flyingV等,若有興趣google一下,便可發現上頭有幾乎近半的案件都是與音樂人相關的計畫案。獨立音樂者透過群眾募資平台開案,邀請粉絲在「正式作品推出之前」就投入贊助金額,並可制定不同門檻與額度的金額,讓贊助者能夠在作品推出後,獲得「不同的製作物」:上至限量單曲,下至音樂家一對一的音樂課程,甚至是音樂家為你量身打造一首歌曲,都不無可能。知名音樂人豬頭皮,近期更推出破天荒的群眾募資案,將專輯拆成多階段募資,參與的群眾甚至能有更動作品編曲、歌詞的機會。
 
這裡先不談音樂人能透過募資平台募得專輯發行資金這件事,讓我們將焦點聚集在「營造話題性與群眾參與度」上。當代行銷強調的是:音樂創作者和觀眾「互動的次數與時間」,意思就是觀眾在YouTube看過了一次MV算是互動一次、看過一場現場表演則算長期互動一次。在專輯發行前期,就將案子拋上募資平台,無疑是在作品推出前就幫產品製造了一個曝光、一次互動,讓觀眾深度了解創作理念、參與創作過程,變相來說也是讓專輯的宣傳與曝光期變得特長,也將創作理念與過程拉出,成為了前期宣傳與曝光重點。這絕對是主流唱片公司無法做到的事情。
 
  1. 各式各樣的主題表演,獨立樂團的策展力

▲  旺福2015「旺聖節之老旺福」(取自旺福軍方專頁)

現場表演永遠是獨立樂團證明自身魅力的最佳武器,雖說獨立樂團很難舉辦如蔡依林或張惠妹那樣製作費一場動輒數千萬、舞台聲光效果華麗的小巨蛋演唱會,但要製作一場能夠賓主盡歡、好聽好笑好感人的主題演出,倒是時有所聞。如旺福樂團在過往幾年曾數次舉辦「旺聖節」主題演唱會,就是個絕妙的例子。「旺盛節」便是「萬聖節」的諧音,每次舉辦在萬聖節前後,旺福都會制定主題(但大抵不過各種變裝),如先前的「超淒厲趴」全員厲鬼裝上陣,今年則是預告要「老妝」出場,光看到海報就讓人想參加了!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系列活動則是卡夫卡曾舉辦的「主唱之夜」,在2014年找來了滅火器主唱大正、猛虎巧克力主唱鄭宜農、法蘭黛主唱Fran、女孩與機器人主唱Riin,以及Easy與路嘉欣,拔掉樂團的編制讓觀眾可以專心聆聽主唱的聲音表情,以及聽到平時不太有機會聽到的特別曲目,是個非常吸引人的系列演出。雖「主唱之夜」是演出空間策劃的演出,但由數個獨立樂團發起也不無可能,獨立樂團的團與團之間、樂手與樂手之間的表演策劃,或者跨刀演出、期間限定合作,也都是能吸引樂迷眼球與耳朵的絕佳亮點。

各種影音平台與粉絲頁的經營已成了音樂人拉近自身與樂迷關係的必備款,本文就不特別另提。獨立樂團相較於大品牌唱片公司,有著更多的彈性與空間能進行各種多樣化的活動與跨界合作的可能,是最大優勢,而如何搭配各種主題性豐富多樣的音樂祭做出讓樂迷永生難忘的現場表演,也是打響自家名號的絕佳舞台。

 
在現今歌迷越來越要求音樂、專輯、表演之故事性的當下,樂團本身也須擔負起自我策展的角色,將音樂、表演設計得更有節奏、脈絡,以提升觀眾與聽眾的參與度與共鳴,是樂團行銷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