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50,解困有道

發佈時間: 2015-10-07

文:艾誠葛(資深主編、作家、節目編劇)

金鐘50曲終人未散,頒獎大典落幕前,近五十位戴上桂冠的前輩、後進與新秀在舞台留下紀念大合照,象徵半世紀的榮耀與傳承。滿台帝后曾歷經最美好的年代,由老三台造就老將,有線電視培植新秀,匯集成時代的亮點。

一九五二年十月,台灣電視版圖啟動,第一個連續劇是《晶晶》,綜藝節目是《群星會》,大型遊戲節目是《歡樂假期》,第一個選秀節目是《五燈獎》,播出三一八一集的《天天開心》則是史上播出集數最多的節目,讓台灣綜藝王國美名遠播,成為九十年代的娛樂重鎮,歌手登台東南亞而無敵不克。

隨著時光流轉,歷經半世紀演變,為什麼提起電視節目就讓人搖頭嘆無奈呢?現今全台有五百餘萬收視戶,一百多個頻道,僧多粥少,面臨全球大數據收視評比,更碰到了最嚴峻的缺景氣、缺鬥志與缺收視的「三缺」階段。何時寒冬可過,各界無不觀望。

事實上,電視觀眾的流失,沒有想像那麼淒涼。根據尼爾森最新調查,網軍是一面守在電視機前面,一面用智慧手機分享與吐槽,把收看電視當成社交行為。也因此,現階段無異是逆襲的大好時機,然而,錢財與人才,都需解決。三十年前,一集綜藝節目有兩百萬預算,如今,物價飛漲,預算卻反其道的少掉一個零,怎不使綜藝天王吳宗憲一再慨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資金不夠、人才斷層與開放頻道,導致廣告插播變「小餅」,海外收益更大幅銳減,「總不能開放158個大學後,才叫老百姓趕快生小孩吧?」這是吳宗憲的妙喻。

《康熙來了》劇照(中天提供)

幕後單位降格以求的開展談話節目路線,造就《康熙來了》尺度大開的「八卦」風格,名嘴也如林的台灣影視特異現象,金鐘評審直指綜藝節目「品質低落、創意不足、娛樂不夠、知識沒有」,乾脆讓最佳綜藝節目獎項從缺。

值此多事之秋,另一派也不免反唇相譏表示,製作費低固然是原因,但關鍵還是在於幕前幕後從業人員,就算是流程簡單的談話節目,大陸主持人竇文濤照樣把《鏗鏘三人行》主持得眾口爍金。《康熙來了》主持人蔡康永被議為「八卦」原罪時,也為自己辯護說,八卦也可以有品味,也可以是高尚精品。

綜藝大哥胡瓜參與《連環泡》、《周末派》、《鑽石舞台》、《金曲龍虎榜》等節目,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他的意見是:「我們不應只是緬懷過去,還要想辦法再創新才行」。

「大陸學港台,港台學日韓,日韓學歐美。」大陸曾經流傳這麼一句話。聽來直接,卻道出了曾經發生的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超級女聲》時代開始,大陸電視人就不再那麼依賴台灣人了。一轉眼,台灣製作人因此成了被「邊緣化」的一群人。戲劇類型雖多元,但是瞎起來也要人命,收看人口最多的八點檔本土劇為何提名與入圍都缺席?關鍵在於從業人員長年用心程度。

職人劇在這兩年搶足鋒頭,開始給予男女主角明確的社會身分與職場角色,製作單位隔行如隔山,把專業人士演得「四不像」,主角昏迷時,卻被發現氧氣管放在下巴,而不是插在鼻子上,《世間情》中也出現過心電圖的貼片貼在了額頭,《天下女人心》同樣離譜,男主角為了英雄救美,居然在荒山野地直接拿起針筒抽自己血,然後注射到失血過多的女主角體內,神奇的是,幾秒鐘之後女主角就甦醒了,比專業醫生還厲害。超瞎的劇情還包括「急救就是要用氧氣罩」、「冷凍後居然復活」、「斷氣後被女主角一吻,就醒了」、「心跳停止,使用電擊器來急救」等等,不可思議。


《我可能不會愛你》劇照(八大提供)

 

影視人的年度大事,金鐘獎因年年重新招標,製作團隊無法接力作戰,若拋開門戶之見而設立執行委員會來眾志成城,師法金馬獎,專職有權威,即可延續幕後工作人員的任務與成果。若比照金馬獎花費近五千萬,金鐘獎勢必要自找經費與贊助。然後,礙於在商言商,小螢幕電視演員因不如大銀幕具號召力,招商勢必困難。

金鐘獎評審批評綜藝節目,縱然聲聲刺耳,也讓演藝人員聽來不以為然,卻引發不少人的共鳴。開放置入性行銷或可稍解資金不足之困境,問題是NCC業已開放非新聞及兒童節目的置入性行銷,顯然未見成效。減少電視頻道數量也許是一道藥方,分食廣告「小」餅的現象可以緩解,而政府發揮統合功能,影視產業的明天更將不是夢幻泡影。

流行文化無需遷就與妥協,台灣自製節目收視敗北,只能一再反省,一再努力,如何黏住觀眾,以全球市場為思考,深刻而直達人心的節目才足以征服心靈,也攻克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