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與覺悟,為電影市場闢出新路

發佈時間: 2015-11-03

文:夏東尼(資深記者)
 
台灣電影曾經擁有極為美好的時光。在娛樂稀有、3C也未全面攻佔大眾休閒的那古早時節,看電影曾是最主流的休閒饗宴之一,文藝片、戰爭片、喜劇片、歌舞片等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無奈近期已質弱量衰。

《刺客 聶隱娘》入選坎城影展主競賽片,是侯孝賢第七次入圍坎城主競賽的作品;《Kano》燃起了台灣人的棒球魂;《賽德克•巴萊》重現台灣日本殖民的時期;《海角七號》從一封信、一個無名的樂團重新對人生燃起希望、找到愛;《最好的時光》則圍繞在三個不同時期的愛情故事,由張震、舒淇主演,獲得網友必看的作品之一,誠屬不易。


▲  導演侯孝賢的電影作品《刺客 聶隱娘》(翻攝自《刺客 聶隱娘》臉書)
 
談到近期的台灣電影,李安的《喜宴》與《飲食男女》無異是開啟了國片小清新美學的代表作,淡淡的、生活化的人性糾葛,和六十年代濫情又誇張的三廳式文藝電影大異其趣。雖然二秦二林(秦漢、秦祥林、林青霞、林鳳嬌)曾經大力的撫慰了四年級生的美麗與哀愁,但如今回味,演員的表演方式距離我們的真實人生,實在是太遙遠了。

吸納年輕人市場的校園電影也屬文藝電影重要的一環,只是青春的愛戀帶著傻氣純真,和成人的愛情角力有別。彭雪芬領銜主演的系列校園電影,故事雖無新意,描述的也不外是千篇一律的迷茫與了悟的初戀,但是,這套公式長期被粉絲買單,從《年輕人的心聲》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再到票房破四億的《我的少女時代》,市場都有一定的規模,可謂小兵立大功。


▲  《我的少女時代》電影海報(翻攝自《我的少女時代》臉書)
 
形容校園電影為「小兵」,那是對照成龍、李連杰等人主演的國際大製作之史詩巨作而來。啟用新人演出,場景也集中在學校、公園等有限的幾個地方,無需拉拔攝影大隊往海外取景,省下的成本十分可觀。懷舊電影能吸納老中青三方市場,勝算原就是比較大,而立下功勞的柯震東、宋芸樺與王大陸等人氣質清新,都是銀光幕初生之犢,丟進青澀的劇情實是恰到好處,演出「原來的自己」就是最稱職的發揮。不過,亮眼的表現難抵不景氣,資料顯示,除了宋芸樺主演的《等一個人的咖啡》拿回成本,而《我的少女時代》票房破億之外,其他幾部小品都淪入有名無利的普遍現象,如《灣生回家》、《太陽的孩子》等都猶在力爭上游、努力衝刺。

已成氣候的鈕承澤從《艋舺》拍到《軍中樂園》,不但殺出一條嶄新的、血淚交織的新素材,啟用大陸明星陳建斌和阮經天對戲,兩個鐵漢聯手催淚,餘韻無窮。鈕承澤還為影壇培植出阮經天及趙又廷兩位閃閃大明星,從台灣紅到對岸,粉絲無數。這兩位演技不俗的戲精,橫掃影壇,魅力無法擋,只可惜出道已晚,飾演青春學生多少有點勉強。

女演員方面,年齡帶來的壓力更是具大無比,在《刺客 聶隱娘》扮演少女的舒淇用力「裝萌」來展現青春神釆,稍掩歲月痕跡。「四十一枝花」的林志玲雖將主持今年金馬盛會,今年卻無片參展,暫時缺席水銀燈。

說到寫實電影,描寫市井生活的《海角七號》、《總舖師》、《雞排英雄》、《大稻程》及《大尾鱸鰻》等輕喜劇票房一一告捷,是導演擅於描繪小人物的「小確幸」?還是由豬哥亮擔任「吸票機」有功?答案留給觀眾去圈選。

紀錄片的鏗鏘第一聲是齊柏林執導的《看見台灣》,在電影市場掀起各方矚目後,不禁帶來「紀錄片也能賣大錢?」的各方觀望,而票房的叫好又叫座,證實了這件事是可行,也逐漸形成一股新風潮。然而新嘗試以後,李岡監製的《阿罩霧風雲》、林正盛導演的《有任務的旅行》、王中言監製的《飛將在》都將陸續接受票房的嚴酷考驗。


▲    紀錄片《看見台灣》官方海報(翻攝自《看見台灣》臉書)

一部紀錄片等於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精彩的歷史課堂,也等於讀完一部大江大海的厚書,完全真實又正面,也絕對激勵人心。因此,其賣座所帶來的意義,已經不是投資者到底賺多少大錢、演員又怎麼樣爆紅、票房又如何厲害,而是,攝製團隊認真面對過去、現在與未來。歷史是個值得借鏡的教訓,真相也永遠跳出記憶而難以抹滅。照票房來看,鑑往知來的紀錄片顯然已直攻人心,在電影市場闢出新路,佔有一席之地,著實帶給電影人萬分的鼓舞。

 
票房疲弱不振,台灣電影人普遍自問無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首要難題。相對的,觀眾也提問:「如果給出好幾個億,請問好劇本在那裡?有把握寫出動人的素材嗎?」反省與覺悟,顯然才是豐收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