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台北市影委會提供
由台北市電影委員會主辦、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合辦的「2014台北電影學院」於昨(7)日正式落幕,經過第一階段「製片人才工作坊」的5天密集課程,昨日登場的「大師講座」邀請到徐立功監製、蔡明亮導演兩位重量級電影人,分別就「引領台灣電影新銳人才的推手」以及「電影慢遊。藝術跨界」二主題分享個人在影壇的人生經驗。
「大師講座」共吸引了三百餘位學員齊聚台北寒舍艾麗酒店五樓宴會廳,傾聽兩位大師娓娓道來數十年打滾影壇的心路歷程,隨著講者動人又幽默的演說,現場不時發出笑聲及掌聲,並且提問熱烈,氣氛十分溫馨。
徐立功監製曾製作李安導演獲柏林影展金熊獎的《喜宴》、蔡明亮導演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愛情萬歲》,以及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臥虎藏龍》等經典電影,他謙虛地表示,「有成功一定就有失敗,大家只看到我檯面上的成功,而忽略了失敗的部分。」
這位「台灣電影界伯樂」自認會走上電影路完全是「命運的安排」,他說他一開始只是個愛看電影的普通人,因緣際會從新聞局廣播電視處科長轉任國家電影資料館首任館長,並創辦金馬影展,讓他開始大量攝取電影知識、成為日後拍片的養分;後來任職中影公司,開始實際摸索製片的實務,期間幸運的遇到許多熱情和才華兼具的導演,「還記得當年穿著破舊牛仔褲及T恤的李安,帶著招牌靦腆笑容和《推手》劇本來敲我辦公室的門,我看了劇本,很乾脆地提供他一部1200萬台幣的製作費。後來才知道,李安為了節省開支,還是小娃兒的兒子李淳都抓來軋了一角,連家中餐桌都在拍攝中砸壞了!」
除了李安,徐立功監製對蔡明亮、林正盛兩位導演的年少時期也記憶猶新。「蔡明亮當年常泡在電資館裡看片、查資料,還常拗我去看他的舞台劇;記得當時蔡明亮最喜歡楚浮和安東尼奧尼的作品,這也讓他的電影同時具備了善良童心與疏離絕望兩種特質。」至於林正盛導演也有不少趣事,「還記得林正盛和當時的妻子為了要看金馬影展的電影,帶著在梨山辛苦工作存下的積蓄來到台北,纏著我說想當影展義工,窮到兩人合吃一個便當也要輪流看片。」
然而,看著當年的青澀導演如今個個成為國際名導,這位「推手」也有自己的複雜心情,「當這些導演們早已爬到山頂,我卻仍在山腰氣喘蹣跚,眼看是跟不上了;但當我回過頭,卻又發現還有許多後輩導演在我後方嗷嗷待哺,也因此我開始了和新導演的合作,此做法讓我感覺自己有了新的價值。」他也勉勵新手製片,「要謙虛且懷抱熱情、多參與各種案子,觀察市場的同時,也要培養對電影的品味。」
徐立功監製口中「善良又疏離」的蔡明亮導演,則於下午的課堂分享拍攝「行者」系列的跨國「慢遊」經驗,以及他對藝術跨界的理想和實踐。蔡明亮說,拍完「行者」系列最後一部《西遊》後,他感覺自己的創作觀更清楚了,同時也因此更自由、更快樂。「我只想拍我喜歡的人,也不想管什麼類型、劇本或是電影元素,就是因為『不知道』才更要拍。法知名演員丹尼拉馮(Denis Lavant)來演《西遊》,我要他不要有情緒,只當他自己,一個鏡就拍了三十分鐘,你問我『想拍出什麼?』我也不確定,反正拍就對了。當然,可以這樣不顧一切地任性,也是一種幸運。」
至於談到藝術跨界,日前剛和北師美術館合作「來美術館郊遊─蔡明亮大展」的蔡明亮難掩興奮,「其實起初我也沒想過把《郊遊》帶到美術館會變怎樣,只知道我再也不想受限於由票房決定的電影院檔期,不想再擔心賣不好就得被撤換的現實;此外也希望藉此培養新的觀影人口、鼓勵小孩提早認識電影。」而他的「來美術館郊遊─蔡明亮大展」也做出讓美術館24小時營運的創舉,甚至邀請親子來美術館露營、看電影,最後參加夜宿美術館的1,500人幾乎擠爆現場,也讓他對年輕一代的觀眾多了一些信心和期待。
「這些觀眾看完《郊遊》後,眼中的感動多了一些,迷惘也比以往少了一點,也許時代真的變了,也許是世界太吵了,需要一點安靜的東西。」最後,蔡明亮導演也給現場三百餘名電影人語重心長的提醒,「這個世界不喜歡你和大家『不一樣』,但『一樣』並不見得就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