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偶像劇與文創產業(三)

發佈時間: 2014-03-05

 
 
文‧ Neil  Lai
 
正因為深深了解現代觀眾的心理需求,近幾年的偶像劇擺脫了傳統偶像劇「普遍都是窮小子和富家女、王子和灰姑娘這種單純夢幻式的故事」模式,巧妙地融合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元素,也就是既沒有脫離現實生活,又有浪漫的情愫。跟國外大多數偶像劇一樣,台灣偶像劇也有灰姑娘情結,女主角無一例外皆很善良、樸實,且境遇不佳,如《王子變青蛙》中的葉天瑜、《命中注定我愛你》中的陳欣怡等,而男主角都是英俊、帥氣、多金。但這些人物形象又沒有落人俗套,跳出了「灰姑娘」的原型:女主角沒有擁有使王子一見鍾情的美麗外表,她們普通、平凡,就像鄰家女兒,但精神獨立、堅強、樂觀,不把改變自己命運的夢想完全寄託在「王子」身上,主要追求的是在精神、人格平等的前提下與「王子」情感上的兩情相悅,具有時代特色。男主角也不是灰姑娘模式中那種一成不變的高高在上、尊貴不可攀的形象,而是也會有痛苦、迷茫,有人生的低谷,總而言之,「王子」形象更生活化。
 
 
 
而偶像劇《敗犬女王》做得更平民實際,它的生活度很強。國內「敗犬」人口很多,很多女孩子三、四十歲還沒有交男朋友,但她們很渴望愛情,總期望白馬王子的出現。可是她們不知道,這個愛情是不真實的。從這個中間,也看到了台灣社會的一個現象。所以,這些偶像劇沒有一味地從頭至尾表現「應該」有的生活,而是紮根于現實,把現實的過程和浪漫的結局(即最終結局很完美)結合起來,既看到希望,又不忘努力。
 
三、台灣偶像劇與大陸偶像劇
在2009年時,大陸偶像劇的階段仿佛就像是當年台灣早期的階段,還欠缺成熟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預估大陸偶像劇至少要5年之後才趕得上台灣,內地偶像劇時代的開啟大致以《將愛情進行到底》的開播為準,此後不斷有作品推出,但收視差強人意,還沒有出現一部能夠像《命中注定我愛你》那樣引起收視狂潮的作品。
 
同樣是偶像劇,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對此,偶像劇教母柴智屏認為,大陸偶像劇仍未達到一個階段,且不少製作人的出發點就不對,偶像劇製作人應該在生活中就過著有美感且時尚的生活,而不是一開始就想拍一部偶像劇。而演員同樣重要,很多人覺得大陸偶像劇演員的表現形式與台灣以及日韓相去甚遠,因為發現他們很多人不相信也不看重愛情,讓不相信不理解愛情的人去拍偶像劇,即使劇本再好,也演不出那種感覺。
 
 
相較於我們台灣的特色,大陸偶像劇最大的不足在於缺乏本土生活的依託。首先是模仿,沒有本土生活基因。其次是把愛情從生活中剝離出來,停留在傳統偶像劇的窠臼裡。為愛情而愛情,有時為了表現愛情而硬編故事情節。再者,演員選擇的問題。如喜歡請一些國外當紅明星加入,其實這不但無益於收視效應,反而由於語言、生活環境、生活觀念、內在精神特質的不同,與本土演員之間的合作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台灣偶像劇的困境
不過近年來,大陸除了在以往宮廷劇仍占有一席之地外,偶像劇方面也摒棄了以往模仿日韓偶像劇的做法,杜絕不著邊際的胡編亂造,避免一味追求離奇和煽情,踏實地著眼於當代社會,特別是年輕人的現實生活,從有血有肉的真實生活中尋找鮮活的故事,進行創造性的藝術加工。
 
反觀台灣,當初所累積的優勢逐漸被趕上,大陸已迎頭趕上,台灣目前遭遇至少四個亟需面對的問題。
 
(一)文本不好:大陸隨著經濟發展日漸蓬勃,市場也日益活絡壯大,著眼於大陸廣大的收視人口,加上台灣本身電視劇環境的困乏,因此台灣優秀的編劇人才等製作團隊頻頻被高薪挖角至大陸製作電視劇,培養已久的編劇人才流失造成腳本的品質受到影響。而大陸除了重金聘請台灣優秀人才之外,他們也會經營平台培養創作的寫手,創作者將其作品放至網路平台上,讓網友瀏覽討論,一方面可以累積人氣培養忠實群眾,一方面也可以試水溫了解目前觀眾想要的戲劇風格類型。當討論人氣到達某一程度時,製作團隊便開始籌畫將其拍攝成偶像劇,使其在開播時,就有固定的忠實迷群支持,保障其收視率,一方面又可以藉由不同於網路文本上的呈現方式,給予忠實迷群更多沉浸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這些迷群若是穩定而持續的培養起來,將會給予電視劇產業持久且最有效益的支持。
 
 
(二)偶像人才流失:即便是台灣偶像明星也不例外,一線的台灣偶像演員也被以優渥的報酬邀請至大陸演戲,因此造成台灣優秀人才外流,造成國內偶像劇的品質及內容即受到很大的考驗。在大陸方面,也積極培養自己的演員,新生代的年輕演員人才輩出,反觀台灣,一線演員的年紀皆偏高,呈現後繼無人的困境;以往大陸遜於台灣的偶像劇優勢,目前已經不再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