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偶像劇與文創產業(二)

發佈時間: 2014-02-20

 
文‧  Neil  Lai
 
在《命中注定我愛你》中,薑母島上的島民竭盡全力阻止魔法靈集團收購烏溜溜洗髮精廠,三十年來島上居民生存的來源。島上第一所學校、第一個醫院都是洗髮精廠建的,所以島民對這個廠有很深的感情,甚至是他們記憶的一部分。雖然洗髮精廠無法再經營下去,可是他們寧願捨棄工廠的更好發展,也要保住島民的生存。女主人公陳欣怡答應與男主人公紀存希結婚並生下小孩的唯一條件就是,希望不要裁掉該廠的任何一個員工,因為「他們都是好人,他們唯一想做的就是保護他們的家園」。
 
 
後來,當史蒂芬周要買下薑母島用作處理來汙泥,兩個孕婦(也包括紀存希)毫不屈服,拼死保護,因為薑母島不僅是她們這一代的故鄉,也是「即將出生的孩子的第二故鄉」。值得注意的是,陳欣怡蛻變後從上海回到薑母島,鄉民眼中的她改變了,她眼中的故鄉也已經面目全非,那種相互之間的詫異、驚疑,很好地詮釋了鄉土與現代的衝突。當然,改變終究是不可避免的,情感的失落也是必然的。
 
故鄉是溫馨的,唯有在那裡心靈才能得以慰藉。這種溫馨、溫暖,除了來自寧靜的大自然,還有就是純樸的鄉親鄉情。台灣本土偶像劇在表現這種鄉親鄉情方面極為細膩。當《王子變青蛙》劇中單均昊一家落難,變得一無所有時,是善良淳樸的觀美漁村人接受了他。使變成「青蛙」後的「王子」能夠重新鼓起勇氣站立起來。與之類似的,在《下一站,幸福》裡,當梁慕橙情傷,花拓也把她帶到寧靜美麗的花田村療養;在《放羊的星星》中,當女主角問男主角,如果公司遇到困難經營不下去怎麼辦,男主角想都沒想就說,到明日鄉買塊地種榴槤,過著無人打擾的生活。
 
相比之下,由日本原作改編而拍攝的台灣偶像劇或許意涵上就相對不那麼厚實,如《花樣少年少女》、《東方萊麗葉》、《流星花園》等。雖然拍攝的地點、演員都是台灣本土的,但內容、風格無不體現著日本的特色,尤其是對當代日本青少年那種諸如同性戀心理、憂鬱心理的刻劃,相對難讓台灣觀眾感同身受,而且這些偶像劇中的愛情也被從生活中剝離出來,變得遙不可及、朦朧、抽象。
 
 
 
2、恰到好處地使用方言
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也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寫照。事實證明,由於有字幕的顯示,在電視劇中適當使用方言,不但不會影響更廣的傳播,反而由於能夠更好地表現人物形象。瓊瑤劇、台灣傳統偶像劇的台詞一貫是令觀眾熟悉的國語。而在《命中注定我愛你》、《下一站,幸福》等偶像劇中都使用了閩南語,用心之處就在於將說閩南語的角色定位在上一代人,如陳欣怡媽媽、紀存希奶奶、花拓也媽媽等。特殊的韻味和腔調,不僅讓人物形象更豐滿、真實、生動,而且與鄉土和現代的衝突主題是內在一致的。鄉土情懷的融人,方言的適當運用,至少能夠使國內觀眾更易接受,因為觀眾需要自己的故事和語言。如果從藝術創作角度說,本土也是藝術的源泉,這在文學創作中已經反復被證明,電視創作也不例外。因此,對於本土偶像劇而言,必須依循生活的邏輯,深入到人性真實的層面,才能真正與電視受眾的感官、心理、情感訴求緊密相聯,在藝術的追求中實現市場效益的最大化。
 
 
 
 
(二)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滿足觀眾多重審美體驗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作為成熟的創作方法,約莫在1 8至1 9世紀時正式提出。但隨著各種領域,尤其是文學、繪畫、音樂等對這兩種創作方法的不斷實踐,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內涵已經大大的豐富了,既包括具體的創作手法,也涵蓋題材內容,同時也指涉運用這種創作手法加工創作某類題材而形成的風格。在藝術創作中,這兩種方法都有自己追尋的原則,一般來說,在題材內容方面,浪漫主義喜歡描寫和歌頌大自然,著重寫人的內心世界、人的情感,表達理想;而現實主義更多的是寫生活中已有的事、客觀存在的事。在創作手法方面,浪漫主義常常運用誇張、大膽的想像等手法來表達、抒發情感;現實主義則注重寫實,並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形象。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在多媒體時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悄然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滿足於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作品對創作原則的刻板死守,他們需要在一個作品中能得到多重的體驗:既有現實生活的原汁原味,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又有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對理想的追求;既有對現實生活的逼真再現,又有對人性、對至善至美的表達;既渴望在繁華的大都市立足,又想要返璞歸真,回歸寧靜的田園。總之,觀眾的審美訴求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但是,日韓劇尤其是改編自日本漫畫的偶像劇在劇情上很難走出固定模式,大多脫離現實,而且劇情老套,相互模仿之風盛行,再難令觀眾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