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體全球化談電視文化產業 (上)

發佈時間: 2013-11-10

 
文‧賴建宏   
 
全球化對文化造成的影響有好有壞,若以正面的思考而言,認為文化是混種與流動的過程與結果。隨著全球化時代的演進,文化不但不會同質,反而使人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相異文化,人們所認同的文化便不再侷限於國家邊界,而是一種全球過程與跨國的文化關係。
 
 
文化常被侷限於某特定區域內的一個概念,此概念表達了特定區域長久以來的生活痕跡,並展現了該地的特質。不過,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使人們對文化的看法開始改變,因為這種新的文化形式,不僅改變了以往將文化僅侷限於一地的定義,人們長此以往視文化和其生產地區之間牢不可破的關係也面臨考驗。這樣的改變主要是因為技術的發展與人類的流動往來,以至於遠方及多元的文化不再是遙不可及,他有如商品和符號一般,會經由超市、電視和廣播等管道進入我們的生活當中。且隨著電子媒體及人口變遷流動的發展,使文化擁有更多混合及接觸的機會,也使得文化不在只是侷限於整體生活型式的基本觀念。若是以反對立場來看,認為經濟全球化及媒體商業化的發展將相關國家帶入了核心國家的利益與價值,即為文化帝國主義。它影響了消費價值觀念的形成,商業化的發展意味著媒體的資金來源必須依賴廣告收入,這使得消費主義的價值成了重要的意識形態,相對的,視消費為主要目的生活型態,更因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被強化。若以長期來看,這種價值強調了物質價值,削弱對他人的同情,降低了社區精神和公共的力量,並且減弱了對外國產品與文化抵抗能力。
 
再者,公共領域被娛樂資訊所取代;廣告公司和主流媒體為了利潤考量,不會製作具批判觀點的爭議性內容,如此將致使新聞及評論性節目的深度大大減弱,並逐漸退出黃金時段,相對的,這卻擴大了娛樂節目的份量與比例,然而這些娛樂性的資訊卻充斥著個人主義、消費主義的價值,其內容享具有大量的廣告與行銷的目的。
 
 
文化帝國主義也導致保守政治力量的強化。集團化和全球化的商業媒體利用了保守的政治力量,媒體本身就是龐大的利益團體,其與廣告公司及公司團體關係密切。因此,媒體經常支持與自身利益自相關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而這項政策卻損害了社會民主的選擇。而文化帝國主義也造成對地方文化的侵蝕。簡單說,文化帝國主義即經由文化思想的滲透來控制一個國家人們的心,然後把這個國家變成原母國的文化殖民地。 
 
而跨國企業,藉著這些政府的支持,透過掌握市場、資源、 生產、與勞動力等方式來主導全球貿易,進而控制發展中國家。所謂的發展,其實是在加強已發展國家的宰制、以及讓發展中國家邊陲化與持續依賴的架構中進行。 
 
其低度發展並非常態,而是由帝國主義及西方殖民主義所造成的。資本主義全球分工的模式,維持並肯定其低度發展的持續。若要改變此困境,第三世界必須與此殖民主義脫離,才可自行發展。
 
全球化以某種程度而言,是資本的聚集,由跨國產業與國家主導,轉換了資源與商品的流動空間。故有人批判全球化輸出了單一文化的商品,也間接宣告了全球多元文化的死亡。而這個過程也一樣是種去領域化的結果,以電視為例,它就像是一種權力控制機制,可以透過電視的的影響力,將散居世界各地的人們,連繫在一起,即便收視者的身體停留在原地,且彼此間相隔遙遠,但卻能將全世界觀眾的心相連在一起,並將其引領到此環境中,只有少數人才能成為被觀看者,大多數人皆是觀眾。再者,這些被觀看的少數也成了多數人仿效與羨慕的對象,而多數人則停留在原地,觀看著全球的文化景觀,這也使地方媒體原有的在地文化功能也隨之受到負面的影響。故全球化之下,多數的地方性商品,不是被排擠到市場之外就是被大幅改造,更可能因此而無法順利生產。
 
 
而現今的世界媒體無所不在,在這個訊息快速流通的世代,媒體全球化已成為必然的趨勢,然而縱觀當今全球化下的媒體,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特色。就媒體結構與產業面來說,其可能有強勢國家的主導,雖然數位媒體的發達帶給我們許多美好的想像,但如果各國家、地區的資訊產製能力相對弱勢,這些地區的內容很可能會受到資訊產製強勢國家的主導,使全球化的形成更為迅速;或是長久以來被垢病內容同質化的問題。數位化的浪潮下,所帶來的頻道激烈競爭,反而導致不同頻道被單一獨大媒體集團所擁有的弊病,使得媒體內容有流於同質的可能性增大。
 
且在自由市場競爭之下,隱憂隨之而來,在全球化與資訊彙整後,市場變得更大,節目版權的競爭勢必日趨激烈。像是體育節目、直播節目、影集等,會以拍賣競價的形式出售,使大型商業媒體更有出價優勢,搶奪原屬於公共服務性質的內容,並藉由付費頻道播出的方式,直接影響民眾的媒介接近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