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奧利佛 Oliver
一如以往,剛公佈的第 27 屆金曲獎再次引來圈內外眾多不同人士的討論,當中討論的重點在於這個被譽為華語流行音樂最高榮譽的指標,是否適合出現那麼多「獨立」名字。孰是孰非眾說紛紜,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說法顯然是把「獨立」與「流行」放在一個對立面。但大家能否換一個思維想想,其實現今所謂的「獨立音樂」,正是流行音樂圈中極為重要的一塊?
在流行音樂範疇中,中港台三地的發展潮流本以香港馬首是瞻,因為該地的殖民地歷史,音樂上受英美文化影響頗深,社會風氣及開放程度較台灣及大陸為佳。及後至台灣戒嚴時期結束、大陸改革開放,社會的轉變讓兩地音樂文化逐漸萌芽發展,及至千禧年代甚有超越香港之勢,而近年三地中尤以台灣最為成功發達。這從台灣輸出的藝人數量、在各地的成績(唱片與演唱會銷售、頒獎禮獲獎數目等)中可以印證。當中獨立音樂的崛起產生了關鍵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台灣音樂圈的核心價值所在。
「獨立音樂」這四字在華語音樂圈流通大概是近十年的事情,而在這之前並沒有這個所謂「獨立」的概念,以前媒體以另外四個大字籠統稱呼各種主流樂壇以外的音樂單位-「地下音樂」。而從事這類音樂的也多以樂團為主,故從來都是稱呼他們為「地下樂團」。然而「地下」這個比較負面的形容隨著這十年間時代的轉變,慢慢變成有正面意義的「獨立」二字,當中的轉變過程見證著華語樂壇從創作者到消費者之間翻天覆地的轉變。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新聞局)
「地下」到「獨立」有著巨大的轉變,而其實「獨立」這個詞語本身也一直在轉變中。我們現在說的「獨立音樂」,源自 80 年代英美興起的 Indie Music,“Indie” 即 “Independent”,意指當時由一些非主流大型唱片公司的小廠牌、或堅持 DIY 創作的樂團,以低成本、低曝光、抱著獨立自主精神推出的另類唱片,並形成一種次文化。「獨立」不是指某一種曲風(事實上獨立音樂的曲風包羅萬象),也不單是指音樂的製作或行銷推廣方式,「獨立」最重要是對「創作自主權」的堅持、以及面對商業市場的態度。回到華語音樂的歷史,我們常把「獨立音樂」與「樂團」連在一起,這是因為「獨立」的最基本要素是「創作」,如果曲詞都非出於自己之手,唱的非自己所想,何來獨立自主的空間?而樂團大多以自己創作為主、甚至包辦演奏與錄製,固然是獨立音樂的最佳呈現方式。
樂團文化在華語音樂圈大概自 80 年代孕育(香港更早)、90 年代開花結果,及至千禧年隨著網路世界的出現而爆發。從前樂團基本上只有兩種:簽約大公司的「流行樂團」與未有簽約的「地下樂團」,兩者存活在兩個世界裡面。地上地下的分野,在於從前樂迷獲得資訊的方式,主要依靠傳統媒體傳播,報紙、雜誌、電視、電台等大眾主流媒體,而掌控以上媒體管道資源的,正是那些傳統大型唱片公司。音樂的交流是單向性傳遞,樂迷是被動式地接受資訊,透過媒體的壟斷操控,主流公司要你聽甚麼就聽甚麼,樂迷的價值觀與審美觀也由此塑造。那些並非屬於主流公司的音樂人與樂團,由於無法在正常管道被樂迷接觸(大多流於口耳相傳),自然被歸類為「地下音樂」,不容易被接觸、不容易傳遞、聽眾群小。
- 華語最大獨立音樂創作平台 StreetVoice 街聲 (圖片來源:StreetVoice 粉絲專頁)
但至千禧年互聯網發展迅速,逐漸打破華語流行音樂圈的常規。網絡打破了地域的空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樂迷透過小小的電腦、手機便可接觸到世界各地的音樂,增廣見聞的結果是品味的提高、從而產生對高品質音樂的需求、從新塑造自我的審美觀與音樂品味。問問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多少人看報紙、雜誌、電視?網絡已經取代一切傳統媒體,成為大家最常使用的社交工具。樂迷不再是主流公司能隨便操控的族群,他們有要求,而且越來越嚴格。那些粗製濫造、毫無特色稜角的倒模式罐頭流行音樂,在現今社會絕對無法立足。而對獨立音樂人與樂團來說,從前苦無發展空間,沒有主流公司的牽線完全無法獲得媒體注視,被排擠在圈子之外。然而網絡世界的興起為獨立音樂人與樂團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從 國外的 MySpace、台灣早期的 Rockacola、到近年最重要的華語獨立音樂平台 StreetVoice,各種音樂平台的出現,既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了發表與傳遞的空間、也為樂迷帶來了聆聽的新體驗。樂迷選擇眾多,從前單向性的音樂傳遞方式,漸漸變為雙向、甚至以消費者為主導。綜觀 2000 年開始,大量獨立唱作人與樂團的作品推出市場,從前沒有選擇、「被動式」灌輸資訊的消費者們,透過自己的探索培養出音樂的品味,結果是令音樂創作者與聆聽者,兩者素質同時提高,以致傳統唱片公司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正因為千禧年後社會的轉變讓獨立音樂得以急速發展,眾多獨立單位紛紛冒出頭來獲得注視,從前所謂「地下」的他們逐漸浮出水面,他們的受歡迎程度不亞於各流行明星,「地下」二字已經無法貼切形容他們,故各媒體漸習慣以「獨立音樂」概括這些出身非主流唱片公司、注重原創自主的音樂人與樂團,早期唱作人如陳綺貞、陳珊妮、樂團如閃靈、1976、回聲、Tizzy Bac、近年的 Hello Nico、草東沒有派對等等,這些台灣本土孕育出產的獨立單位,他們在這十多年引領著一股風潮席捲中港台三地,甚至成為華語流行樂壇一股巨大的勢力。
-「草東沒有派對」2016上半年在獨立音樂圈迅速崛起(圖片來源:草東沒有派對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