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十年結束前 你不可不知的海祭13年經典回顧

發佈時間: 2012-10-11

文‧第一屆海洋大賞得主「八十八顆芭樂籽」主唱 阿強

記得2000年在千禧年的氣氛感染下,覺得人類似乎要進化到下一個世代了。從20世紀邁入21世紀,那一年「樂團時代來臨」的口號一出,如同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後,公園裡突然流行玩傳接球一般,大街上隨處都能看到許多拿著吉他、貝斯的青年,練團室突然變得不太好訂,救國團的熱門音樂大賽也突然連兩屆報名大爆滿。那時候玩團的朋友們突然都覺得:「哇!真的耶!臺灣真的要變成日本新宿車站那樣,有一大堆人背著吉他走來走去、互相對看打量一下,雖然不知道對方是誰,但總有種同一陣營的感覺,那樣讓人嚮往的時代了嗎?」而「海洋音樂祭」差不多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下產生的。

 
一直覺得2000年對臺灣獨立音樂圈來說是個重要的轉捩點。《野台開唱》轉型成「Formoz Festival」並首度邀請國外樂團演出、《春天吶喊》開始變成春假期間墾丁所有音樂活動的通稱、而北臺灣最負盛名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也在同年首度舉辦。
 
前六屆的海洋音樂祭,由台北縣政府主辦、張四十三率領的《角頭音樂》負責活動的設計與規劃。記得第一屆有點像春天吶喊,小小的、溫馨的感覺,那年剛好掃到颱風尾,活動中不時下著小雨,但所有參與的樂團和樂迷依然將整個沙灘的氣氛炒得好熱鬧,卻也開啟了海洋音樂祭總是和颱風正面對決的不朽傳說。(笑)
 
第一屆海洋大賞得主《八十八顆芭樂籽》於2006年海洋音樂祭演出
 
第二年開始,正式確立現今大家所熟悉由「海洋大賞」為精神指標的模式。或許因為第一次辦這種比賽,在廣發邀請函之下,那一年的比賽陣容可謂華山論劍、非常地驚人:脫拉庫、夾子電動大樂隊、甚至當時已小有名氣的陳綺貞,因此成功創造了一個話題。最後由「八十八顆芭樂籽」拿下海洋大賞,連他們自己都嚇了一大跳。海洋音樂祭也從此成為眾家獨立樂團最大的跳板之一,不僅於此,接下來的幾屆各獎項的得主如:Tizzybac、旺福、蘇打綠、盧廣仲…等,也一個個被唱片公司相中,而開啟了完全不一樣的樂團生涯。更因著他們的成功讓海洋大賞如同戴上光環一般,確立了它為每年樂團界裡最重要的獎項之一。不只是得到20萬元獎金,第一次站上這麼大規模的舞台、面對這麼多的觀眾,以及隨之而來的媒體報導和大眾注目的眼光,對於大部分的獨立樂團來說都是很棒的難得經驗。
 
說到難得的經驗,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剛開始海洋音樂祭並沒有邀請國外樂團演出(參與的外籍人士是定居臺灣的外國樂團)。於是在舉辦了3年後,有網友在網路上抗議說:「根本就沒有邀請國外樂團參加,還敢把名稱取為『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真是太丟臉了!」衝著這個留言,第四年開始主辦單位每年都會邀請很棒的外國樂團,讓臺灣的樂迷大飽眼福。直到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還是很激動,在那個樂團風氣還不那麼普遍的時代,我們在沙灘上喝著啤酒看著崔健、Andrew W.K.、5.6.7.8's、Dirty Three…等國外藝人及樂團的演出。更別說2005年因颱風來襲,外國樂團Baseball、Black Rebel Motorcycle Club、Boom Boom Satellites、Melissa Auf der Maur、Vincent Gallo…等全部改到The Wall演出,可說是寫下臺灣搖滾史上精采的一頁。直到現在提起這件事,當時在場的人還是忍不住討論個沒完,因為那一夜實在太完美,讓人回味無窮、想忘也忘不掉。
 
海洋音樂祭每年都能吸引數十萬的民眾一同參與
 
2006年開始海洋音樂祭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台北縣政府將活動改為標案的方式進行,接續幾年活動的風格也以拓展觀光產業為主,雖然精神指標的海洋大賞依舊舉辦,不過對於獨立音樂圈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接著幾屆也繼續朝著「在海邊比較多搖滾樂的觀光音樂祭」的方向,然後越辦越多天,參加人數也越來越多。2008年,原本幾乎在同一個禮拜舉辦的野台開唱停辦之後,每年夏天幾乎就只剩下海洋音樂祭孤單地撐著,有時侯不免不讓人懷念起開頭那幾年的氣氛。
 
2008年海洋音樂祭,三天湧進五十一萬人次參加
 
早期的海洋音樂祭就像是臺灣獨立樂團躍上主流樂壇的跳板,獨立樂團站在這跳板上,如同想抓住空中的氣球一樣,不知道腳下是會如何,但就姑且試著一躍而起,也許會呼吸到不一樣的空氣、看到不同的風景,跳板下也不見得會是萬丈深淵吧?而往後幾年又像是從跳板變成了樓梯,樂團像是爬樓梯般一步步往上,爬得就高就越接近天空,大概可以預期什麼時候會有什麼樣的風吹來,得用多大的力氣繼續往上爬,就這樣走著、到了某個階段又再繼續往上,對獨立樂團來說心情有點像是這樣。
 
第13屆海洋大賞-Ramdon樂團
 
這幾年的表演藝人名單也讓獨立樂團比較沒有歸屬感,失去「應該要回去做些什麼」的動力,但卻又離不開其強大的存在感,形成近年來海洋音樂祭與獨立音樂圈有點尷尬地對抗卻又相互合作的關係。主要無法分割連結的原因還是在於「海洋大賞」,這個獎項依舊讓很多優秀的樂團有機會被大眾所看見,如:胖虎樂團、白目樂團、MATZKA、皇后皮箱、Random隨性樂團…等,相信未來也會有很多更棒的樂團持續藉由這個舞台發光發熱。
 
第10屆海洋大賞-皇后皮箱樂團
 
對於往後的海洋音樂祭,當然獨立音樂團還是對它有所期許,就像對於其他有影響力的音樂祭如:春天吶喊、野台開唱、或是這幾年興起的大港開唱及巨獸搖滾音樂祭。我聽過一個前輩這麼說:「音樂祭是因為樂團很棒而具有合理性,而樂團也應該努力讓音樂祭變得很棒。」臺灣的獨立/地下音樂發展至今也快二十年了,若以2000年為一個分水嶺、十年為一個單位,我們度過了開墾、耕耘的前兩個十年,經歷了解嚴和號稱樂團時代來臨的時代,下一個十年會是什麼樣子呢?我相信也期盼它會是一個豐收的十年,讓我們和環抱臺灣的這片大海一起拭目以待吧!這個島嶼上總是會出現讓人驚奇又興奮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