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銘傳大學新聞系邱郁姿、徐詩婷
自2004年開始舉辦的台北電視節,已是台灣電視產業「立足台灣,放眼國際」最重要的交易市場展,除大陸及五大洲重要版權買家,今年首度出現來自義大利、荷蘭及尼日等國的採購者,共有國內外88家相關業者參展,為台灣的電視產業創造出極佳的國際宣傳效果。
為鼓勵跨界交流,今年台北電視節首度設置「華文出版媒合專區」,目的是希望讓更多台灣的原創故事作品能被全世界看到,同時,為呼應台灣在今年7月1日已進入電視數位化時代,台北電視節共舉辦4場「國際電視論壇」,邀請來自澳洲、新加坡、韓國和兩岸的重量級業者專家與會,探討數位內容、新媒體全球行銷等議題,以及數位化所帶來的媒體新趨勢,特別是最後一場的「數位匯流的內容為王或平台為王?」學生辯論會,更企圖以新網路世代的觀點,碰撞出電視產業或媒體事業數位化後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圖說:台灣影視業者與國外賣主在相互交換影音內容製作心得,並進一步洽談買賣交易及合作。)
「台北電視節」並非為一般民眾所舉辦的展覽,主要是影視產業的買賣交易平台,參訪以及參展的人多半是影視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雖然電視節是影視產業的買賣交易平台,但其實影視商品的買賣早在劇本寫好、內容開拍前雙方就已經談定,並不一定非得在電視節活動中才商談買賣細節,「台北電視節」主要提供的是讓國外的影視業者,與台灣影視業者能有雙向交流的資訊平台。從今年台北電視節增設的活動中,不難看出文化部無疑希望協助台灣電視產業走出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發光發熱。但,台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台北電視節」?
看看鄰近亞洲國家所舉辦的電視節活動。今年的「上海電視節」,共有400多家參展單位,與前幾年相較,除了銷售影視作品,「上海電視節」開始花更多力氣在打造整體供應鏈,活動中包括白玉蘭獎競賽(包括電視電影、電視連續劇、紀錄片、動畫片項目)、國際影視節目市場、國際廣播影視設備展、白玉蘭國際電視論壇,由於商機龐大,不僅許多台灣業者會前往參展尋求機會,目前「上海電視節」也成為世界認可的國際性品牌,創造出一套除了交易市場本身以外的周邊規模經濟。
雖然新加坡幅員不大,其國內收視戶無法形成規模經濟,但在其政府明確的推動相關影視政策方針以及預算輔導之下,新加坡的「亞洲電視節」 (ATF,Asia Television Forum)不僅有目標遠景、多年下來也有執行成果。新加坡「亞洲電視節」除每年吸引超過850家公司、來自世界各地53個國家的媒體業採購者、銷售者及決策者聚集一堂、尋找電視產業新商機外,還會透過Superpitch競賽,以專業的評審機制,發掘新的動畫人才,提供實現創意的機會,也領導著亞洲數位內容產業,是國際買主(例如BBC、DISCOVERY與HBO等)和亞洲業者交易的重要平台,2008年由冉色斯創意影像公司出品的台灣原創3D動畫作品「閻小妹YAMEME」,就曾經獲得亞洲電視節展動畫競賽首獎。
除了動畫之外,新加坡「亞洲電視節」每年度也舉辦亞洲電視獎系列獎項,以專業評選機制,鼓勵優秀的電視戲劇節目,2011年,台灣就以公視連續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打敗日本、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對手,拿下亞洲電視獎(Asian Television Awards)「最佳連續劇」大獎。
(圖說:各參展廠商在「電視數位內容展」展間的布置各具特色,以吸引買家注意。)
回過頭來再看台北電視節,除了規模尚不及上海電視節外,活動本身所針對的「利基」目標也不相同。台北電視節雖有其他亞洲地區、歐美等電視業者參展,但廣大的中國大陸市場則是主要的目標重點;而上海電視節則以提供廣大內需市場影音內容及攝影器材買賣兩大主軸。
這些年來,台北電視節活動內容除了電視台、影視業者參展、以及舉辦趨勢論壇外,沒有別的新意,反觀上海電視節及新加坡亞洲電視節,至少有相關競賽讓活動內容更多元。
未來的台北電視節或許能加入更多文化創意產業的思維,像是以「觀摩影片」、「培訓課程」等模式舉辦,讓電視節不再只是「辦研討會」或「辦展覽」的概念,也不只是扮演與國外影視產業業者洽談的交易場所,而是一個豐富多元、有深度的一個影視活動盛事。
今年台北電視期間,文化部舉行了HD旗艦型連續劇聯合造勢記者會,並宣布耗資約新台幣1億9千萬元,補助三立、民視、華視、台視及夢田影像的5部高畫質旗艦型戲劇開拍,宣告高畫質連續劇正式啟航。雖然看似為政府宣傳的意味濃厚,但台灣電視產業本身市場小,頻道競爭者多,業者在看不到「利多」的電視產業政策下,也算為不景氣的台灣電視製作環境點了盞發光的燈。 對電視經營者而言,除了政府補助自製優質的節目、與國內其他電視台合作及重播節目外,購買外(例如陸、韓等國)片已成為近幾年來節省成本的另一個捷徑。而台灣電視台在「節流」的經營考量下,其實更應該思考如何「開源」。
近年來,台灣的節目在中國大陸的影視市場中,戲劇類節目要比綜藝類來的更受歡迎,原因在於綜藝節目較為生活化、貼近年輕人,而戲劇節目經常會遇到中國大陸官方的內容審核問題,因此台灣戲劇類型的節目在對岸的影視市場中,所占比例仍舊不高。
(圖說:台北電視節中的「影視基地宣傳」為台灣各電視台的新戲宣傳,圖為中視與中天綜合台「白色之戀」主要演員出席宣傳記者會。)
目前相較於大陸的影視製作,台灣在製作及操作流程上都佔有先天優勢,其中,又以偶像劇的製作最為具優勢。在新的營運模式、全球分工下,應打破傳統媒體產業鏈的固定規格,由政府來協助影視產業的人才、籌設、資金等工作,發展出更多元的新節目及戲劇類型。
中國大陸有超過13億的人口,全球有約15億人的華文媒體市場,台灣的電視業有創意先驅的優勢,中國大陸的電視業則有市場的優勢,看起來兩岸共同合作是必然的趨勢。
台灣的電視產業在尚未無法完全放眼國際時,該如何先站穩第一步、建立相較於其他國家更高的優勢?務實積極的搶攻兩岸「華文市場」不失為一個選項。而在2012台北電視節剛落幕的此時,下一屆的台北電視節該如何朝向同時創造台灣影視作品的外銷力、以及提升相關周邊產業整體商機目標前進?發球權,又回到了文化部的手上。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