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鄧雨賢《歌謠風華》開拍 再現大稻埕風采

發佈時間: 2011-11-15

首部演繹以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為首、以及他所經歷的1930年代台灣流行歌曲黃金時期的連續劇─《歌謠風華》,記者會上首度公開劇組耗時三個月搭建出來的日治時期大稻埕、榮町街屋,包含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永樂座、有記茶行、大榮商行、勝利唱片等建築物,飾演劇中主要演員的黃騰浩(飾鄧雨賢)、周幼婷(飾純純)、張善為(飾李臨秋)、林雨萱(飾愛愛)穿著民國初年的服裝與媒體見面,完全仿古的建築與復古扮相,讓人彷彿走進時光隧道、重回繁華的30年代大稻埕風情。



以電視劇《光陰的故事》逐漸受矚目的演員黃騰浩說,接下鄧雨賢的角色他備感榮幸,但要揣摩這位音樂大師他覺得十分不容易,從去年七月起他開始學習曼陀鈴及鋼琴,希望能從各個面向多了解鄧雨賢。 分別飾演30年代流行歌手純純、愛愛的周幼婷、林雨萱,則是上起音樂課、練歌喉,周幼婷要在劇中演唱15首以上的台語歌,挑戰不小。穿著改良式中山裝的張善為告訴媒體,他的母親與李臨秋家族是熟識,他會盡全力詮釋李臨秋。《歌謠風華》從場景、劇情到服裝都很講究,他希望100歲、90歲或80歲的觀眾一看到該劇播出就會掉淚。

從清代到日治時期之間,大稻埕是艋舺之外台北市最繁華的地方,隨著淡水開港、河運興盛鐵路開通,大稻埕由原先的一片農地,躍升為全台灣最富裕鼎盛的貿易商圈。除了經濟上的前導地位,大稻埕也是人文、社會運動及流行音樂的發源地,李臨秋、鄧雨賢、陳君玉、姚讚福、周添旺等台灣第一代音樂創作人當年聚集在大稻埕,曾掀起了台語流行歌曲的第一黃金期,於1932年至1939年間即有超過500多首台語流行歌曲誕生,其中「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名曲至今仍傳唱不歇,《歌謠風華》講述的便是這段台灣流行音樂發跡地的過程。





《歌謠風華》美術設計許英光說,30年代的大稻埕建築物大多採用西洋古典風格,「洗石子灰色的牆面、魚鱗版柱子等,巴洛克式繁複雕刻的造型讓現代人很難想像。」許英光閱讀、蒐集了大量史料,率領劇組打造大稻埕風華,其中日治時期最有名的建物之一「古倫美亞唱片行」,還是靠著僅有的一張老照片打造而成。「我們的目標就是重新呈現當時的樣貌,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像,」許英光說。

《歌謠風華》製作人伍中梅表示,在有了拍攝《歌謠風華》的想法後,劇組曾到全台灣許多地方勘景,並尋求各縣市的資源,但要能夠找到一塊地且搭建完整的街景十分困難。而台北市政府提供較多的誠意與協助,劇組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在協商跟等待,但是對伍中梅而言,能夠成為第一個在北投製片廠拍攝的劇組,她覺得相當的榮耀,也希望透過《歌謠風華》的製作來感動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