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 科技、文化、電影攜手跨界 圓滿落幕

發佈時間: 2011-04-29

第一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參賽作品來自全球華語創作共327件,首獎得主大陸作者雙雪濤,作品《飛》(書出版時更名為《翅鬼》)為奇幻武俠小說,小野大讚這部作品格局視野出色,可以是《魔戒》或是《阿凡達》,也可以是一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貳獎得主台灣作者莫小城,作品《那年夏日天光大作》最受導演評審青睞,鄭芬芬、林正盛都讚譽有加,架構完整、故事充滿畫面,幾乎拿著小說就可以開拍了;參獎得主大陸作者邵培勛,作品《老子不差錢》為一部談金錢遊戲的黑色喜劇,香港評論家馬家輝表示這就像大陸的賣座電影《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一樣,是喜劇中的上乘之作。 



第一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得獎的三部作品將由遠流出版公司於五月出版發行,三位作者於頒獎典禮時接獲自己的獎座也同時拿到自己的書,看到自己的創作即將發行都相當興奮,看到蕭青陽手繪的書封,都十分驚喜。蕭青陽於頒獎典禮中表示:「我發現現在不管寫小說的、拍電影的,還是做設計的,其實都已經不可分割,所以我也覺得我應該不只是做自己的設計,應該出來跟大家一起玩,而且最重要是要玩得盡興。」

於是蕭青陽也把自已的創作放在書封,讓小說的文字和封面即便各自獨立都是一個好的創作。 為使參賽作品更加符合電影作者期待,對華語電影在實務上提供助益,曾獲亞太影展與金馬獎最佳編劇的作家小野、《父後七日》導演王育麟、《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以及《聽說》導演鄭芬芬,將於現場座談,分享電影與文學結合如何擦出亮眼火花。
 
小野認為他從小說寫到劇本,電影小說的畫面感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評審過程他就不斷在想這場戲怎麼拍,鄭芬芬沒有改編過小說,她的作品都來自社會觀察,她說已經習慣影像創作的她,寫小說大概是年紀更大了之後才能做的事。這點小野則有不同看法,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寫小說,因為年輕有力氣去經營十萬八萬字的作品,接下來寫劇本,再來就越老越沒有力氣去寫長篇了。」鄭芬芬不服氣告訴小野:「等我老了寫小說,第一本我一定拿給小野老師看。」 

王育麟談到《父後七日》改編的4千字散文,本來就是作者劉梓潔的泣血之作,雖然短卻寫了一整年,每寫一行就哭,得休息兩個星期再寫,這樣感動導演的文字去改編成電影是最好的,導演跟作者的溝通也最直接。小野附和像父片這樣花少錢得到高票房的電影是台灣電影作者的共同希望,但其實下一屆最好是大膽寫,台灣電影可以朝五、六千萬的格局做拍攝。會中最近新片《翻滾吧!阿信》即將完成後製的導演林育賢(阿喵)提到最近找資金的時候經常被金主問到有沒有「兩岸題材」,這讓阿喵十分困惑,見著來領獎的兩位大陸作者,阿喵打趣說:「如果你那邊兩岸題材來找我,我帶你去找金主,我們一起來拍。」 

隨著第一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圓滿成功,第二屆比賽亦準備開跑,這幾年國片市場已經能看到幾部票房成績亮眼的電影,但還是需要更多好的故事提供華語電影更好的內容,有感於此,吳念真導演將加入評審陣容,與昔日伙伴兼好友的小野合作,尋找投入電影故事創作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