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電影市場表現亮眼 票房屢創高峰

發佈時間: 2009-08-06

根據英國電影協會(UK Film Council)最新公布的調查年報,2008年英國電影業在全球票房收入創下42億美金的佳績,比前一年成長近10億。若以普及性來說,全世界每6個觀影人次中,就有1次是看英國電影,等於占了全球電影票房的15﹪,在經濟衰退之際還能有如此亮眼的成績,不僅讓英國的電影工作者為之一振,更凸顯出電影文化產業的發展性。 當然這項調查是針對「廣義的」英國電影,除了國產影片之外,不少當地影業與好萊塢等外國影視單位合作的賣座鉅片,像是《007量子危機》、《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瘋狂理髮師》等等,都包含在內。在這個定義下,2008年全球票房成績最出色的英國電影是《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賺進10億美金;在歐洲票房最好的英國電影,則是改編自經典音樂劇的《媽媽咪呀!》(Mamma Mia!)。 雖然英國在2008年面臨嚴重的金融危機,但調查顯示「看電影」仍是最受民眾歡迎的娛樂活動之一,不但總體票房提升,英國觀眾對自家的電影也很捧場,占全國門票收入的31﹪,比2007年成長了3個百分點。 這股市場熱潮也持續延燒到今年,根據英國電影廣告協會(Cinema Advertising Association)指出,2009年在國產賣座片《貧民百萬富翁》的帶動之下,光是上半年,英國的電影票房就比去年同期飆升22﹪,創下七年來的最高點。緊接著還有全球書迷引頸期盼,日前終於上映的《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首映當晚就以470萬英鎊打破英國開幕片紀錄,預計會對下半年的電影票房做出更大的貢獻。 許多分析者認為,英國的電影產業之所以能在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中保持彈性、逆勢成長,是因為它能提供現代人一個暫時逃避現實生活的空間。不過,不景氣造成的民生消費緊縮,還是反映在英國的DVD市場上,尤其是影片出租業,去年業績比07年大幅下滑19﹪。至於DVD零售市場的表現雖然強勢,但今年銷售普遍受到環境影響,目前已滑落8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沉重的經濟壓力也反映在電影預算上,近年英國本土電影的平均預算已不斷打折,從2003年560萬英鎊掉到2009上半年的330萬英鎊,跌幅超過四成。只是從電影製作的角度來看,由於廣義的統計了像哈利波特這種跨國投資的大型巨片,使得英國電影在今年上半年的製作花費反倒比去年同期還高,達到5.35億英鎊。    儘管如此,總體來說,出色的票房成績還是讓人們對未來發展保持樂觀。英國電影協會執行長John Woodward便表示,票房賣座的背後代表了英國電影工業的價值與文化創意優勢,這些難以達成的紀錄更凸顯產業的重要性,證明英國電影是值得長遠投資的。 就短期來看,下半年的英國市場,除了哈利波特的成績值得期待,還有多部好萊塢大片即將登場,像是《暮光之城》續集、鐵達尼號導演James Cameron的3D立體科幻電影《Avatar》,以及災難巨片《2012》。在景氣緩步復甦的此刻,恐怕不只英國電影界,就連其他相關產業也在觀望,它們能為票房提供多少刺激、帶來多少商機與消費。    文/陳浩翎 參考資料: British films grab 15 pct of '08 global box office(路透社 July 16, 2009) British films bank $4.2 billion worldwide last year(銀幕日報 July 16, 2009) UK boxoffice hits seven-year high(好萊塢記者報 July 20,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