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的中國電影 將在台北電影節放映

發佈時間: 2009-06-10

許多電影在中國拍攝完成後,或因題材敏感,或因未經正式審核流程,因此未必有機會在中國上映,相較於近日舉辦的「兩岸電影節」所選映的主流中國電影,台北電影節邀請了10部連中國觀眾都難得一見的獨立、年輕、非主流的中國電影,例如獨立電影大將賈樟柯的《河上的愛情》等,另有五位中國導演也都將隨片來台參展。以下逐一介紹:

 《滾拉拉的槍》描述苗族成年禮

寧敬武《滾拉拉的槍》今年在柏林影展頗出風頭。主角15歲的滾拉拉與祖母相依為命,他需要一把火槍好參加苗族成人禮,大家都有父親為自己準備火槍,唯獨他沒有,於是他踏上了尋父之路。整部影片都由苗族人擔綱演出,演出自然而精彩,還可以看到苗族如何維持傳統的生活樣態。例如滾拉拉想多運柴火進城販售,族中大老便告誡他必須用雙肩挑柴,不可以用車運柴,才明白柴火得來不易,也不至於過度砍伐山林,是非常環保的一種生活方式。

 

《流离》

彭韜專拍禁忌議題電影,去年電影節放映過他的《血蟬》,拍攝拐騙殘障兒童行乞的故事,今年電影節將放映他的第二部作品《流离》,談的是拐騙年輕女子賣淫的故事,兩部片的題材都有如中國版的《貧民百萬富翁》,揭露中國社會的黑暗面,因此顯然無法在中國上映。所幸彭韜的作品在國際上廣受肯定,得到美國日舞影展、荷蘭鹿特丹影展的國際基金資助,仍能持續拍攝反映社會現實的犀利作品。

 

《再見烏托邦》大談中國搖滾樂

盛志民以《再見烏托邦》講述中國搖滾樂的黃金20年。影片遍訪20年來中國搖滾樂史上重要人物:崔健、何勇、張楚、竇唯、吳珂父母…等人。影片從1986年5月9日開始,26歲的崔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以一首「一無所有」劃出中國搖滾樂的先聲。2009年,將近50歲的他,在鏡頭前講述:「搖滾樂在中國根本就不被接受,批判在中國的歷史裡邊就不是美,這不是一代,是歷代中國人的文化思維方式。」

電影節除放映《再見烏托邦》之外,還將在7月3日安排一場盛志民與知名台灣樂評馬世芳的對談,比較中國與台灣搖滾樂的發展歷程。

《完美生活》混合劇情與紀錄

唐曉白曾以《動詞變位》觸碰到六四天安門事件;此次她以一部劇情與紀錄混合的作品《完美生活》來台參展,影片中的兩位主角,一個是生活在寒冷北方的虛構人物,一個是移居香港的真實女子;前者為工作不易,感情也沒有寄託所苦;後者則興沖沖地生活著,在深圳打離婚官司,爭取孩子監護權,並準備移居到香港。導演用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手法雙線進行,又安排這一實一虛兩角色在深圳擦身而過,如同導演所說,「直接交錯在一起所形成的張力,不再是一個人的故事,甚至也不是兩個人的故事,而是形成了一個特別的世界。」


最低調的話題電影《麥收》
徐童是本次來台導演中最低調卻也最受矚目的一位,他的首部紀錄片《麥收》描述北京城郊幾個應召女郎的故事,在中國和香港參展放映時,都引起軒然大波,許多人權團體出來挑戰導演對拍攝對象的保護措施。《麥收》影片中幾個從事應召工作的人物和她們身邊的人,其實都被徐童拍攝得富生命力且有尊嚴,因而在影展得到觀眾與評審的肯定。

不過,應導演的要求,《麥收》在電影節以最低調方式推出,不放人物的清楚劇照,沒有預告片,更不公開上網售票,觀眾將只能在電影節現場憑證購票入場,導演也將與台灣的紀錄片工作者及所有觀眾一起討論紀錄片拍攝的道德議題。

更多關於台北電影節的細節,歡迎上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http://www.taipeiff.org.tw

 

2009台北電影節  日本電影專題聽障電影專題同志電影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