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深耕計畫》正式啟動!巡迴講座讓影視產業扎根校園

發佈時間: 2016-10-27

由臺北市政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市電影委員會主辦,文化部指導的《製片深耕計畫》,27日上午於敦南誠品舉辦開幕典禮,邀請知名製片及導演卓立與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以「電影人的第一步」為題對談,為此校園扎根計畫揭開序幕。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台灣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銘傳大學等影視相關校系師生,包括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主任陳怡光、台北藝術大學電影系主任李道明、康寧大學數位影視動畫科專任助理教授兼科主任陳國傑、銘傳大學廣電系老師許勝欽、台灣藝術大學助教黃朝富、蘇怡華等人皆到場共襄盛舉。
 
首次開辦的《製片深耕計畫》,預計深入11所大專院校,舉辦12場巡迴講座,內容含括「協拍服務簡介」、「協拍案例分享」、「製片影人座談」、「製片工具教學」、「場景會勘要點」等實務技巧。除了將由影委會協拍組6位同仁擔任講師,介紹影委會協拍業務範疇與場景申請等相關事項外,更邀請19名活躍於業界的執行製片、生活製片與場景經理等影視工作者,分享職涯經驗。
 
▲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知名製片及導演卓立與六位學校老師,進行打板儀式,宣告《製片深耕計畫》正式啟動(圖/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致詞時語重心長表示:「這是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光明的時代。」在國片環境不景氣,傳播模式又面臨全球革命性改變的現況下,在第一線工作的影委會責無旁貸擔任領頭羊,要讓台灣人才落地生根、放眼世界。她也透露此計畫構思已久,而促成契機源自於影委會成立初期接洽的兩個學生劇組,他們分別要求在一星期內完成「97個場景租借」及「封橋拍攝」的流程。這兩項「不可能的任務」顯示出學生對於製片流程與影委會服務事項不甚了解,因此,為提升在校生的製片思維,使其知悉現行產業運作模式,奠定日後進入影視業界的根基,此計畫孕育而生。
 
具有實務經驗的台北藝術大學電影系主任李道明致詞時亦勉勵同學:「把眼界放寬,成為獨當一面的製片。」他表示,製片是門很複雜的專業,從基層的「買便當」,乃至於「國際行銷」,全都是製片工作的範疇,可見其重要性,但在往年台灣以導演為主的體系當中常被忽略,而要翻轉此現況,得仰賴年輕一代在製片觀念上的突破。
 
《製片深耕計畫》開幕典禮暨講座中,影視科系在校生手持小樹苗合影(中為資深製片及導演卓立、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圖/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典禮中,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知名製片及導演卓立與六位學校老師,進行打板儀式,宣告《製片深耕計畫》正式啟動,而近百名的影視科系在校生亦手持象徵「深耕」與「希望」的小樹苗共同合影留念。
 
緊接在啟動儀式後的講座上,導演卓立與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展開對談,解析製片工作之於影視產業之重要性。卓立導演以《霓虹心》、《獵豔》、《白米炸彈客》等自製與自導的電影為例,分享拍攝中所遭遇的困難及與相關人員在拍片過程中周旋與解決問題的技巧,同時,她也以自身經驗向同學闡明:「在民間自營場所拍攝考驗製片功力,而在公共場合取景,則透過影委會的協調才更有效率。」另外,卓立導演鼓勵同學趁年輕時勇於多方嘗試,找到適才適所的一條路。她亦指出,就她觀察,具備喜歡「管理人」與「照顧人」兩項特質的人最適合擔任製片工作。
 
▲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左)與資深製片及導演卓立(右)以「電影人的第一步」為題展開對談(圖/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製片深耕計畫》自10月27日始至11月29日止,將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校園巡迴講座,包含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康寧大學數位影視動畫科、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士學位學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等12個影視相關系所,提供學子在正規課程之外,提前與影視業界接軌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