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物語
作者姓名暫不公開
大正9年〈1920〉日本殖台時期,世居花蓮港廳鳳林庄聚落的小地主鍾俊宏,因獨子戲水溺斃,只得將童養媳鍾滿妹當成女兒,繼承鍾家香火。受僱於鍾家佃農工作的林家仁順,為人憨厚老實,正是招贅的理想對象。
幾經波折,林家簽下「抽豬母稅」的招婚字契。婚後長子誕生,姓「鍾」名「隨安」隨遇而安之意,之後滿妹與仁順育有四男四女,隨安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日漸成長。
1943年昭和18年夏,日軍戰事吃緊,發佈了「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滿妹幾經考量,被迫留下鍾家唯一男丁隨安,由年僅19歲的二弟林水連代替徵召。一個晨霧的清晨,日本憲兵前來鳳林庄車路背,將代表日皇御賜的糕點和骨灰盒交給林仁順,林家次子陣亡了。
1945年昭和20年,日本政府實施全面強制徵兵制,這次隨安再也避不開被徵調的命運,就在入伍前夕,因大戰結束躲過一劫。此時,即將被遣返的日商加賀,將「林田木材會社」事先脫產,託付隨安,隨安意外接收了加賀的木材產業。
1947年二月,台灣島內發生二二八事件,隨安因藏匿反政府文宣的台北姑丈一行人,而遭逮捕拘留,同房還有張七郎國代和張家三兄弟。不久執行槍決,僅留下隨安和曾擔任國軍軍醫的張七郎次子張依仁醫師。
1950年韓戰爆發美援入台,隨安因此獲利致富。就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因涉及盜木案,於是設宴邀請法院相關人士聚餐,因而認識了祇園的秀子,兩人感情進展迅速並論及婚嫁。在迎娶二房秀子之後家庭失序,隨安做出決定,結束木材廠生意帶著秀子遠赴台北。隨安離家後第二年,長子竹柏因細故喝下農藥,當年的他只有十八歲。
1953年,民國四十二年二月,林家收到國民政府公告,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公函,這涉及前年隨安離鄉時,賣掉木材廠轉購的大量農地。二哥戰死沙場、木材廠歇業、大哥離鄉、竹柏自殺、田地流失⋯⋯回顧這一連串的紛擾對林家兄弟而言,似乎找到了問題癥結—因豬母稅大哥姓鍾,祖先不悅懲罰子孫 。
大哥必須改姓,兩天後,隨安趕回花蓮鳳林小鎮。當天傍晚,林家族人聚集在大廳堂。神龕內的「鍾氏歷代祖考妣之神位」顯得格外單薄,隨安下跪三拜,木筊落地「聖筊⋯⋯聖筊啦!」連續三個聖杯,終於有了他們想要的結果。
鍾隨安,不!應該是林隨安。林隨安獨自來到南郊鳳林公墓,他站在兒子竹柏墓碑前望著下方一甲田地,那正是兩年前離鄉時所購買的稻田,金黃色的稻穗已經飽滿⋯⋯。
評語
歷史脈絡中濃淡有致地釐出一條迷人且雋永的感情,從不同支流匯入一條名為遺憾的愛,對映此刻花蓮更顯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