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屆廣播電視金鐘獎官方網站

星聞特蒐

金鐘圖變 電視人要以身作則

  • 中國時報
  • 陳亭均/特稿
侯孝賢(左)、張艾嘉擔任金馬執委會主席時,肩負起團結、培養台灣電影人的要職。(資料照片)

今年「金鐘50」仿照「金馬50」聚集歷屆影帝后同台合照,堂堂邁入半個世紀,然而邀請帝后過程更是艱辛,最後竟只有44人。為何金馬獎越做越權威精采,金鐘獎卻光芒黯淡?除藝人不團結、電視台有門戶之見,金鐘獎也缺少一個專職有力的常設單位「執委會」。

找錢是大問題

金曲獎、金鐘獎每年招標電視台製播,準備時間較短,缺乏一貫性,多年來業界一再討論設置「執委會」,卻是困難重重,因為電視、電影環境不同,圈內風氣也差很多,作品本質差異更大,從資源、市場到藝人都很難同一而論。

金馬執委會負責統籌金馬影展、金馬創投、金馬學院和金馬獎,在典禮方面,執委會獨立負責頒獎典禮及邀請來賓,電視台只負責轉播。

金鐘獎並非沒機會「民營化」、獨立設置執委會,2000年至2003年,新聞局將金鐘獎交由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承辦,但嘗試失敗,2004年又被收回由新聞局辦理。

金鐘獎若要再設「執委會」,最先遇到的就是資金問題,金馬獎按往例需花約6000萬,其中2000萬由政府補助給基金會,另外4000萬需自籌,靠辦影展賣票,以及金馬獎巡迴各縣市舉辦、拿地方政府補助費等方法補足差額。金鐘能依循此例嗎?台灣電視產業環境差,明星牌子不夠大,較難爭取贊助,籌款壓力是個大問題。

張小燕威望夠

金馬獎執委會主席侯孝賢、張艾嘉都是業界德高望重者,執行長聞天祥2009年被侯孝賢延攬任職後,更扎實地讓金馬獎運行在軌道上。台灣電視圈中,尤其綜藝圈很少看到這種眾志成城的團結力量,目前來說唯有始終在領頭地位的張小燕最適合。

金鐘獎要強,電視圈首先要強,但是產業的基本問題如頻道過多、節目經費短缺與品質創意不足,都是強不得的癥結。與其苛責評審、製播單位,若能促成一個有影響力、團結的執委會當然是美事一樁,但電視人要先明白,從自身改變是一切的起點。